谈学习迁移理论在《建筑构造》教学中的应用(2)
2017-08-31 03:05
导读:2.2本课程前后内容的迁移。遵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安排好教学程序,“绪论”放在最前面讲授。该部分内容教材上只有两页篇幅,但却是
2.2本课程前后内容的迁移。遵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安排好教学程序,“绪论”放在最前面讲授。该部分内容教材上只有两页篇幅,但却是概括性高、派生性强、迁移价值最大的知识。为给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笔者扩充了该章节的讲授内容和时间,浓缩了后续各章节的核心知识在此简要而全面地讲解,使学生对建筑构造有个整体的、系统的了解,把建筑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不会在随后的学习中孤立地对待各章节的知识。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引导学生沟通各个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联系,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在学习变形缝时,让学生列表比较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者的设置作用、受力特性、设置原则、设置方式、缝宽、盖缝做法等;在学习屋盖防水构造时,让学生列表比较卷材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三者的构造层次、特点、泛水做法、适用范围等。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找出这些知识点中的联系和区别,弄清其中原由,就不再为那些难记的概念和图样而烦恼了。在逐个介绍完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后进行归纳总结,先将框架、剪力墙、筒体三种典型结构进行受力特征上的比较,得出其适用高度差异的规律,然后列出这三种典型结构及其组合结构所适应的高度,这样学生对建筑的结构选型就有头绪了,不至于面对多种结构类型而不知所措。学习楼梯设计时,课堂上仅详细讲授平行双跑楼梯的设计,课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折行三跑楼梯,原理一样但形式上有所不同,借此提升学生学习的思维水平,促使知识迁移的发生。
2.3生活经验的迁移。在讲筒体结构时联系到竹子;在讲薄壳结构时联系到鸡蛋;在讲折板结构时联系到折扇;在讲悬索结构时联系到晒衣绳;在讲张拉膜结构时联系到帐篷;在讲高层建筑刚度向上渐小时联系到树干下大上小;在讲防烟剪刀梯时联系到麻花;在讲泛水时联系到盆子;在讲高层建筑地下室埋深时联系到树大根深;在讲倒置式保温屋面所用的憎水材料时联系到荷叶上的水珠;在讲浅色材料的反射隔热时联系到人们夏季多穿浅色衣服。生活中的一切知识都有可能给我们的学习提供帮助,生活经验的迁移简单、直观、有趣,是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是效果最好的学习迁移方式,这些知识的迁移使得建筑构造课充满了乐趣,增加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也促使学生更多地关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原理。必须注意的是,学习材料本质内容上的结构、原则、方法等共同要素越多,正迁移(积极影响)就越容易发生;而表面上的相似性却容易使学习者迷惑而发生负迁移(消极影响),所以要避免这方面的影响,要将不同本质的问题剖析给学生明白。例如同样是隔声问题,楼面隔声与墙体隔声就不同,一个是固体传声,一个是空气传声,传声原理的不同就决定了各自的隔声措施不同。
另外,迁移并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领域,在情感、动机、兴趣、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领域也同样能够发生迁移。所以教师应尽量做到平易近人,多与学生沟通,以渊博的学识服人,做学生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