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1)(3)
2017-09-07 01:12
导读:宋元明清时期,荒漠化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宋辽夏金对峙阶段,由于战争和动乱,北方地区人口逃亡情况严重,不少地方农田荒芜,水利失修,沦为荒漠
宋元明清时期,荒漠化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宋辽夏金对峙阶段,由于战争和动乱,北方地区人口逃亡情况严重,不少地方农田荒芜,水利失修,沦为荒漠。在辽、金和西夏统治的北方地区,荒漠化的情况特别突出。《辽史》卷三二载:“辽国尽有大漠”,《宋朝事实》卷二○载:“自京、镇等处土田丰好,兵马强盛,地利物产颇有厚利,其他自中下州固已寂寥荒漠。”《西夏书事》卷三三云:“夏南境地仅存五六千里,居民皆散处沙漠、山谷间。”显然,宋元之际是北方荒漠化扩大的重要阶段。明清之际,由于人口大量增加,西部地区再次掀起开垦土地的热潮,许多地方的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荒漠化不断扩大。在西域地区,绿洲面积急剧缩减,许多汉唐时期的遗迹都被掩埋在黄沙之下。在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不断向东南地区推进。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情况与日俱增。在西南四川、贵州等地,石漠化区域也在扩大,以毛乌素沙地南缘为例。毛乌素沙地南缘在明代出现大规模屯垦。清初长城沿线放垦,所留草地仅十之二三。结果出现“古沙翻新”或“就地起沙”的情况。形成“地拥黄沙草不生”的荒凉景观。民国时期,鄂尔多斯与黄土高原之间的天然植被继续遭到破坏,荒漠化随之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目前的状况。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洪泽湖湿地生态脆弱性的理论与实践
非洲投资环境地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