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初步探讨(1)

2017-09-09 01:11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初步探讨(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阐述了我国农业用水现状和水资源的“农转非”问题,指
摘要:阐述了我国农业用水现状和水资源的“农转非”问题,指出农业用水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农业用水使用权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国外成功典例,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
关键词:水资源 农业用水 水权 转让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虽然全国拥有水资源2.8万亿m3,占世界第6位,但按人口平均占有量仅为2400m3,只相当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被列为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与人口、耕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匹配,水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我国农业用水形势更为严峻:目前全国受旱面积约2000万hm2,农业用水每年匮缺300亿m3,因缺水少生产粮食350~400亿kg,农村有8000万人口饮水困难。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大量农业用水通过不同途径转为非农用途,更加剧了农业水资源的短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充分说明了水在农业生产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不加强农业用水的地位并对农业用水转让加以有效的补偿,那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民的切身利益、粮食安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1我国水资源“农转非”变化趋势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同时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则呈不断增长趋势。具体情况见下表1和图1:表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资源分配变化趋势图1 我国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比例图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农转非”(即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改为非农用途)问题越来越严重。据预测,到2050年农业用水还将继续下降到50%左右。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社会用水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因此,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有可能超过耕地,成为掣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建立农业用水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的必要性通过开发新的水源及跨流域的调水,可以缓解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但往往工程艰巨、投资大,问题比较复杂,实现的难度大,而且并不能改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下的根本状况。因此,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对水资源的有计划合理利用和厉行节约,也就是必须以节流为基本对策,建立节水型社会。因为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而且目前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实行农业节水势在必行,且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要使节水农业健康发展,并充分调动节水主体(农民)的积极性,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所谓水资源使用权转让补偿是指通过水资源使用权转让而得到的经济补偿。在我国目前水资源管理框架条件下,水权包括指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由于我国法律规定,水资源归国家(集体)所有,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所有权不发生变化,所以水资源的配置过程,实质上就是“水权”即水资源使用权的重新分配过程。水权在调节水资源供需和水资源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水资源使用权管理及转让是21世纪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建立水资源使用权转让补偿机制是极其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农业水资源向非农领域转移趋势非常明显,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偿机制,农业的发展将受到影响,进而将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其二,建立合理的水资源补偿机制,是提高节水主体节水积极性的经济基础。根据经济理论,节水主体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节水没有利益所得,便失去节水的动力和源泉。预期利益越大,其积极主动性就越高。所以,为了促进节水农业的健康发展,节水主体节约下的水体在转移过程中必须得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析洞庭湖区防洪整治措施(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