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指纹技术的非侵害性使其更易于被推广应用。指纹的遗留、显现、采集与比对不会对个体的身体、精神及权益造成损害,容易被个体接受和机构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包括几百万人指纹的巨大数据库,并正在努力实现各级数据库间的远程查询比对。
DNA样本的采集与保存活动面临的法律侵权问题使DNA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对DNA样本的采集与保存活动被指责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其他合法权益,违反了纽纶堡法典,美联邦关于人体实验的“基本伦理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要制作DNA图谱和建立DNA数据库就要采集DNA样本,而采集与保存DNA样本就可能对被采集者的私人隐私和其他正当权益造成侵害。因为DNA存储有大量有关生理状况与行为模式信息,如所有者是否带致病基因、有无暴力倾向等,这些信息在保险、职业、名誉、婚姻等事情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纽纶堡法典和美联邦有关法律规定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必须在不违背伦理道德原则和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在美国已有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并拒绝向政府和机构提供DNA样本[18]。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指纹技术是目前最方便、迅捷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外露于手指皮肤表面,易于转印,且比较直观,肉眼可见。指纹既可凭肉眼比对,也可借助于比对显微仪进行,都比较方便、快速。因此它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个人识别技术。
而DNA技术所需试验材料、设备与程序复杂,费用昂贵,费时费力。而且在做任何一项DNA鉴定之前,必须对受测试者所在群体进行DNA调查统计,了解其等位基因的数目与分布频率。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精确计算出受测试者的DNA同一的概率,进而得出判断结论。
因为人类基因组中STR基因座的数目庞大,基因座本身的多态性及遗传稳定性不同,而且它在不同种族、人群间的等位基因分布不同。所以,选择哪些基因座作为比对的遗传标记,如何统计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是做DNA鉴定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使建立DNA数据库成为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未建立起涵盖各类人群的标准化的DNA数据库,而且DNA数据库的建立将面临许多的法律问题和技术及经费问题,难以解决。所以,目前此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其巨大效应不能充分发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指纹技术与DNA技术都是个人识别技术,它们各有优势,在司法、安全、医学、教育和考古等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们又都存在一些问题,使其作用受到限制,无法发挥。因此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对以上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说,它们都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识别技术。盲目地一味夸大一种技术的作用,而废弃另一种技术的做法,极不理智,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参考文献]
[1][3][13][14][15]赵向欣.中华指纹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89.70.72.89-90.621.
[2]Edward J. Imwinkelried. Fingerprint Science [J]. The NationalLaw Journal. 2002,12,Vol26, No18 &19.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18]王迁. DNA指纹数据库法律问题初探[J].法律科学,2002,(4).120-128.
[5]布瑞恩·英尼斯.身体证据[M].舒云亮译.沈阳:辽宁出版社,2001.154.
[6][7]公安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安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现代公安科技百题问答[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2-3.11-13.
[8]周伟.中外命案证据运用谋略[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107-109.
[9]Steve. Berry. Pointing A Finger At Prints [N]. Los AngelesTimes.2002,(2):26.
[10]陈平.试论相似指纹[A].第一界全国手印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选[C].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205.
[11]John Thornton. Setting Standards In The Comparison and Identification[R]. 84th Annual Training Conference of the CaliforniaState Division of IAI .2000.5.9.
[12]Kasey. Wertheim. ACE-V: Is It Scientifically And Accurate[J]. Journal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Nov/Dec 2002,Vol.52,No.6.
[16]赵向欣.从孪生子指纹遗传关系的分析阐述指纹各不相同[A].第一界全国手印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选[C].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30.
[17]周桂枝.对双胞胎指纹的分析[A].第一界全国手印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选[C].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