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农民生活消费特征(2)
2017-09-12 05:03
导读:”政策,父母及其他家庭长辈对孩子更是宠爱,百依百顺,家庭生活支出首先要保证孩的需 要,孩子的吃、穿、用在农村社会发展的现阶段,都处于一种
”政策,父母及其他家庭长辈对孩子更是宠爱,百依百顺,家庭生活支出首先要保证孩的需
要,孩子的吃、穿、用在农村社会发展的现阶段,都处于一种超高水平上。另外,父母重视
对孩进行智力投资,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因此,在农村人口中年年龄越小,生活消
费支出越大,年龄越大生活消费支出就越少,形成了这种“金字塔型消费模式”。
其次,从全年生活消费看,传统节日性消费和临时活动性消费现象突出,尤其是在春节前后
存在着突击性消费。中国农民自古就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平时非常留意省吃俭用,但是在某
些时期,尤其是在碰到传统重大节日或活动时,如春节、
中秋节或
婚丧嫁娶等,消费支出聚
然增加,短时期内支出能在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笔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调
查中发现,农村的消费支出在春节前后这一段时间内最为集中,在春节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
间内,肉蛋油副食品、衣物、烟酒及礼品的开销很大,仅肉食品这一项的消费,大约能占到
全年肉食品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一些地区能达到80%以上,农村的这种消费特征使全年
生活消费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并在春节前后达到高涨,形成一年中的消费“波峰”。
农村中的这种突击性消费特征,颇能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消费特点。中国农民向来重视民族传
统节日,总是把一些重大节日当做一年中的大事情来对待,一反平时节衣缩食的消费习惯,
花钱变得十分大方起来。而且在一些传统节日期间(如春节、中秋节等),正是走亲访友、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切亲情的好时候,很多人生中的大事情(尤其是婚事)经常集中在这一期办,因此支出随之大
大增加。从农业再生产过程看,最大的传统节日〖cd2〗春节前后正是一年中难得休闲的时
候,忙碌了一年的农民趁着过节,治办一些新衣服,做很多好吃的,也是对一年艰辛劳动的
一种补偿。从这种角度看,这种消费也无可厚非。但从经济角度看,这种消费模式极其分歧
理。首先,节日性突击消费不可避免地造成极大浪费。由于消费中的攀比心理,节日期间(
尤其是春节)存在着盲目花钱的倾向,讲究吃喝、讲究排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其
次,从全年生活消费结构看,突击消费十分不公道。农民在一年中的农忙季节,由于各种因
素影响,生活消费尤其是肉蛋油等副食品的消费极少,而此时的体力劳动极其繁重,很多人
营养不足;春节前后则是农闪季节,体力劳动较少,而此时的各种副食品消费量很大,造成
营养过剩。因此这种消费结构非常不科学。这反映出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仍有很
大影响,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第三,从地区生活消费方式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
异在以上两种消费模式中都有所体现。通过不同地区的消费状况对比来看,从落后地区到较
发达地区,“金字塔型消费模式”和节日突击消费现象存在着“弱化”的倾向,发达农村地
区所具有的以上两种消费特征不如落后地区典型和突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老
年人的收进相对稳定,其消费支出水平比落后地区高得多,与当地人均消费水平差距比落后
地区小得多。发达地区的人们对教育非常重视,智力投资占收进的比重较大,生活消费开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占收进的比重与落后地区比相对较少,同时节日的突击性消费现象不如落后地区突出。落后
地区农村居民的收进水平固然不高,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更大,在节日期间
或有重大活动时更注重讲排场、摆阔气,尤其是烟酒的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发达地区。
这种地区性消费方式的差异,反映了地区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及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