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之策略(2)
2017-09-16 06:00
导读:2、市场纱刘下种植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题目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将使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及专业化得到大幅度进步,农民 既是生产者又是经
2、市场纱刘下种植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题目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将使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及专业化得到大幅度进步,农民
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生产的产品直接进进市场为商品,受市场价值规律所左右。在这种
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主要表现在:
2.1〓种植业生产以进步产品商品率和经济收益为基本出发点,追求较高的本钱利用率1978-
1991年,我国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由30%进步到60%,粮食商品率由16.4%进步到35.7%。1980-1
991年,种植业总产值由1378亿元增长到4662亿元(当年价格),但粮食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
产值的比重由72.6%上升到20.6%,同期粮食播种面积缩减493万hm2,粮经作物面积比例80
:11变为75:16,反映生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及其市场需求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愈来愈强烈。
2.2〓随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及消费水平进步,发展优热产品,增加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竞
争能力,已成为种植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农产品卖难的现象与品质不佳是密切相关
的,它造成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矛盾不协调。稻米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品种,在激烈竞争的国
际市场上处境不佳,由于优质米少、品种杂,近引进年出口数目受到限制,而泰国、日本的
优质米却打进我国国内市场。
2.3〓种植业生产及产品的逐渐多样化、专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多样化具体表现在:①开发
富有本地特色的“名特稀”产品,如江苏的太湖香粳,北方早区的燕麦等,这些产品市场潜
力大、价值高;②开发某些作物品种的不同用途的亚种,以满足不同的消费或转化途径,如
玉米中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甜玉米、糯玉主、笋玉米及青贮玉社等;③开发不同等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如大米的特级、互助、二级产品;④通过各种途径如设施
农业、开发反季节农产品,氢传统的“淡季”供给变为“旺季”。
2.4〓种植业的粮〖cd1〗经〖cd1〗饲三元结构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饲料作物生产逐
步从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业化生产。长期以来饲料生产在种植业中的不明确、不独
立的现象有所改变,饲料作物生产的布局及种植技术有其特点,粮饲分开有利于进步其生产
力和产品质量。目前我国饲料用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5%-20%,到来世纪初估计要达到30%--
40%,发达国家目前已达到50%-70%,随消费水平进步及食品结构改善,饲料粮从比重到尽对
数目的上升是必然趋势,需要将饲料生产作为一项专门性产业来抓。
2.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目标是如何获取更多利润,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粮食面积
不断调减,持续下往可能使粮食生产再次萎缩,由于种粮效益低,各地纷纷扩大经济作物及
一些高价值作物种植,使粮田面积不断被压缩。如博白县,七·五期间是广西商品粮基地,
人均粮食400kg,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田面积存缩很快,以致当地农民粮食不能自
给,需要从市场购粮。
2.6〓由于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对变化的市场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导致种植结构调
整的盲目性多。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地区,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较好,对引
导农民进进市场作用很大,但大多数农区缺乏这种条件,信息服务较关,各地时而发生因滞
销造成的产品积存甚至毁掉,农民利益直接受损。如安徽的滁州1993年扩种西瓜2.7万hm2
,产量10亿多kg,但上市集中,导致价格一降再降,大量西瓜卖不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7〓由于市场纱刘往往留意眼前利益,对长元的持续发展影响较大。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
普遍差,一些地区的农民为谋取地方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时通过向生态环境转嫁本钱来降低
自身经营本钱,或对资源的滥用破坏性产生来进步经济效益,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