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s应用集成平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2)
2017-09-17 02:19
导读:(3)支持不同的企业规模和多种多样的企业信息环境。集成平台可为不同的企业规模和应用范围 提供最佳的结构和功能配置,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 (4)支持
(3)支持不同的企业规模和多种多样的企业信息环境。集成平台可为不同的企业规模和应用范围
提供最佳的结构和功能配置,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
(4)支持异构分布环境,提供一致透明的数据访问。支持现有应用、已有信息资源的集成和重用。
(5)根据企业对internet服务的需求,提供相应的internet服务功能。
2 集成平台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2.1 集成平台的发展过程
集成平台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早期对集成平台概念的理解是把平台当成支持"应用编程"的基础,即通过应用编程接口(api)的方式给应用编程提供通用服务。早期集成平台的结构就是如图2.1(b)中所示的ibm的系统使能和应用使能的结构。其优点是应用软件的开发可以在较高的层次上进行,无需象传统的软件开发那样从操纵系统逐层向上进行(图2.1(a))。
采用这种结构的集成平台软件产品有dec公司的basestar、hilco公司的monitrol。这些早期集成平台产品的缺点是:每个平台基本上都是运行在单一的或少数的硬件平台和操纵系统环境上,支持异构分布环境能力差;每个平台都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领域(如车间控制器)开发的,覆盖范围小;这些平台本质上都是应用软件开发平台,集成其它应用的能力不足。
90年代初陆续出现了一批能够支持异构环境的集成平台产品,为了支持异构分布环境和在更广的范围内支持应用开发,新的计算机软件设计思想、标准和方法在集成平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包括中件概念、客户/服务器结构、面向对象方法、开放性互连标准(osi)、分布计算环境(dce)和corba标准。图2.1(c)给出当今集成平台的系统分层结构。其中通讯服务、信息服务和功能服务可提供通用的系统服务功能,它们相当于集成平台的中件层。由于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全企业的范围,因此应用编程接口从功能上分成通用的接口和一组专用的特定应用领域的编程接口,并且在集成平台中供了应用开发支持工具。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2 国外集成平台研究及产品情况
美国和欧洲一些研究单位对集成平台和集成框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企业内和企业间信息集成的框架。如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等单位进行的eis项目;ibm、motorola、ge等10家公司(单位)参加的企业集成框架研究项目;由美国制造技术委员会等单位主持的dapro项目;欧洲ansa(advanced networked systems archi- tecture)和欧共体esprit/isa项目共同研制的开发环境ansaware;欧共体cce项目等。
比较而言,欧洲研究机构的研究偏重于提供给用集成的机制和接口,夸大集成开发环境。它的特点是其体系结构的出发点多数是基于cimosa体系结构和集成基础结构(iis)。
国际上,很多著名的至公司开发了很多集成平台产品,其典型产品有:
2.2.1 monitrol/ux和basestar
monitrol/ux是美国hilco公司提供的一种车间控制软件开发平台,它答应用户根据特定或不同的制造环境和生产过程开发相应的应用。monitrol/ux的基本功能包括:实时数据库rt-db,报警和事件治理,过程图形,统计治理图,趋势图,产生报告,数据输进表格,设备间通讯,管道治理,一般数据治理和历史数据查询等。
basestar是dec公司开发的用于车间控制的集成平台。它侧重于解决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连,该平台提供了多厂家设备的一种mms视图,并通过一个通用的接口来实现。basestar还提供了较强的数据治理手段及同一的网络服务(基于decnet),可实现对分布数据的处理。
该平台由三部分组成:basestar核心(提供基本的平台服务,实时分布式的数据治理,报文传送,进程治理等),设备连接治理(提供独立于具体设备型号的访问及控制的通用功能),设备访问软件(完成车间设备特殊协议与设备连接治理模块通用协议的转换)。
2.2.2 dae和plantworks
90年代初,ibm公司推出了其cim体系结构,如图2.2所示。其集成框架由其结构内的系统使能器和应用使能器组成。前者由dae平台实现,后者由plantworks平台实现。dae构成了cim体系结构的基础,用户可以利用api进行应用程序与另一个应用、设备、数据库或人进行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