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乡村发展道路的理论解释(2)
2017-09-20 06:23
导读:与施坚雅相同的。 另外,费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提出了与黄相一致的观点,以为小农经济具有坚 韧性。有一段话值得细读(《乡土重建》):“在这
与施坚雅相同的。
另外,费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提出了与黄相一致的观点,以为小农经济具有坚
韧性。有一段话值得细读(《乡土重建》):“在这小小的生产细胞中,不但消费可以
自给,生产要素也是高度自给的。劳力是靠自己下田,必要时和别人换工。劳力的自给
更加强了农业经济的韧性。……在劳力自给的农家,他们没有工资这题目。反正也没有
其它用处的劳力,无论怎样,只有在田里讨生活。土地不好,收获坏,并不能发生不值
得耕的边际。他们是以生活程度将就现实的。生活程度是个别的,是大有伸缩性的。农
业生产直接和这逐一直可以降到死亡的生活程度沟通,除了死亡的威胁,似乎很少可能
使农民自动放弃耕作,于是农业生产停顿也成了不太轻易发生的事了。”
政治:天高天子远?
天高天子远,说的实在是天子的独裁并不能触及每一个农民。更有学者说,长期起
来,传统国家的权力实际上只能到达县级。而近代以来的政治现代化,世界各国则都出
现了国家权力不断下伸的趋势。
黄宗智:三角结构
他以为应该考虑一个涉及国家、士绅和村庄三方面的三角结构。他指出20世纪前的
国家政权没有完全渗透自然村,华平平原的各村落是相对闭塞的,村庄内各阶层中只有
最上和最下层和外界关系较多,国家对村庄的联系是通过乡保进行的,而乡保是国家与
士绅之间的缓冲器。由于华北家族势力影响不大,因此各村庄是由士绅形成的乡村领袖
治理的。这些人对村庄起着保护作用。但是随着地方军事化和现代国家政权的官僚化,
来自外界的压力迫使原来内生的保护型村庄领袖退出了领导地位,而一些恶霸、地痞勾
结外来的职员出任领导,祸害人民。总的来说,国家与村庄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而有利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于革命的爆发。
黄也给予集体制以深刻的揭露。他以为,人浮于事的困难必须从农村过密化这个由
来已久的历史传统中往考察。其奥妙在于通过扩大人口往扩大剩余的尽对总量,而无视
单位工作日边际报酬的持续递减。
费孝通:双轨政治
他指出了旧中国士绅在沟通民众与国家政权之间关系上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双轨
政治”的概念,并分析了当时农村的政权情况:近代大量士绅离开农村进进城市,一些
无赖进进村庄政权,充当政权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代理人,将双轨政治变成了一种单轨
政治,将大量的赋税以及摊派通过这些趁机勒索的无赖而加到农民身上,恶化了农民与
国家之间的关系。此后费先生对于政权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但他近年关注到政权对于
乡村产业的作用,如他以为,苏南模式实际上是“社区所有,干部经营模式”,他也认
识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政治与经济不分离给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困难
。但费坚持以为对于贫困的农村的发展,还是应该由政府参与。
杜赞奇:经纪模型
他利用满铁调查资料研究了华北农村。杜的视角是研究国家政权建设与文化网络之
间的关系,最核心就是文化与权力,特别是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建构关系。杜赞奇受施坚
雅的影响,更为关注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政治上之外,更重要的是村民的
宗教信仰与国家信仰之间的沟通,也即国家不仅仅通过科举、通过士绅来控制村民,而
且还通过文化来实现整合,老百姓与官府均利用“关帝”的神话即可说明这点。
在论述国家政权与村民在赋税等方面的关系时,杜赞奇提出了一个“经纪”模型,
以为这些税赋都是由村民的领导人所操纵,但是在旧有的社会里,由这些村庄领导人起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着保护的作用,那么这种征收模式称为一种保护性经纪。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祸害村民的盈利性经纪。特别是在国家政权现代性进程加快时
,摊派加重,打破并破坏了原来的文化网络,使原来保护型经纪人退出村庄领导职位,
一批无赖趁机占据。这些人加重勒索,于是出现了政权内卷化的题目。新中国的建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