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经济的调查与研究(3)
2017-09-22 02:15
导读:时,对超过部分进行补贴,就将高价变成了平价。如今年化肥价格上升约40%,粮价上升约1 5%,超过部分为25%,则平价化肥应比市场低25%。至于补贴款的来
时,对超过部分进行补贴,就将高价变成了平价。如今年化肥价格上升约40%,粮价上升约1
5%,超过部分为25%,则平价化肥应比市场低25%。至于补贴款的来源,应根据各级政府财力
的大小研究确定如何分担。并应由非农村的粮食调进区负担一部分。
第二、建立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对一些重要的、有特色的、又有办法保管的农产品,如毛
猪、苎麻、辣椒等,应制订保持价,在市价低于保持价时进行收购,利用冷躲等方法保管,
或外运,在市价升高后再出售。
第三,关于粮价题目,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密切留意与防止因境价的上升而导致物
价总水平的上升;另一方面要果断维护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进行再生产的能力。这个问
题是一个国家与农民的经济关系题目,从运费、保管费、粮价补贴等经济关系来看,又是一
个产粮区与粮食调进区的关系题目。上述题目已表明,存在着粮食生产本钱大幅度升高与粮
食购销差价过大的题目。宜首先实施上述两项建议,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本钱过高的问
题,在此条件下可以考虑不进步或少进步粮食收购价。至于购销差价题目,在购销价格差距
过大时应当想法缩小,即销价不动,适当进步收购价。此差距缩小以后,关于产粮区外调粮
食的经费(运费、保管费)可区别两种情况想法解决:调往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和贫困地区(如
灾区、林区、牧区、棉区、未脱贫的农村等)的调粮经费,由有关省、区或中心财政予以补
贴。调往工贸易发达、经济发达地区(如大、中城市与沿海地区)的调粮费,考虑到那里的财
政收进和居工收进水平较高,粮食用度在居工家庭支出中的比率很小,那里的精加工食品多
,粮食加工后的增值部分较大等因素,调粮费可由这些地区的财政上予以补贴。
二、关于乡镇企业的体制改革
这次调查中发现乡镇企业体制改革中有一个需要夸大的题目,就是乡镇企业应有微观经济(
即属于企业的生产及建设的经济活动)中的决策权。
目前有些乡镇企业(未采取承包制的)在建厂及生产过程中,由于乡镇政府领导插手代替企业
进行决策,造成了决策的失误,已经造成严重亏损等不良后果,有的企业由于建厂中决策失
误,使企业在刚建成投产后就严重亏损,但乡镇政府领导仍把建成该厂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
的“政绩”,以为亏损那是厂长的责任。当然,乡镇政府从宏观角度依法对企业进行支持与
维护,对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对新办企业进行某些规划与组织的工作是对的,必
要的,但是应当把这种从宏观角度进行的工作与企业微观经济中的决策区别开来。经济体制
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政企分开,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别是微观经济中的分散决策。除宏
观角度的决策应由政府负责之外,凡属企业微观角度的决策应由企业负责。由于:
第一、企业自己决策是权、责、利结合的体现,由决策正确与否造成的企业盈亏,和企业领
导及职工的利益、权利、责任密切相关,因此决策时就会十分仔细与慎重。由政府决策是与
企业的权、责、利相分离的,由决策失误造成的后果,决策者可以不负责任。
第二、决策正确与否的基础与条件是信息,是具有正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的信息。由于政
府领导的职责是宏观决策、考虑题目的角度与习惯、要搜集与处理的信息大都在宏观方面。
要治理的单位较多。(在一个乡中要治理的企事业单位也有几十个,农户有万户以上)至于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个企业微观经济中的信息,如企业生产中的设备、技术、工作职员生产能力、每种产品与
原料的质量、性能、价格与供求关系等信息,是比较复杂而且经营变化的。并且这些信息大
都是横向来的信息(上面与下面来的)政府很难及时的、经常的对微观经济信息进行搜集、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