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生产物流管理探析_交通物流毕业论文(2)
2013-06-01 01:23
导读:( 3) 预防性设备检修。应注意定期进行生产设备的维修及调试, 以避免出现因机器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 ( 4) 多技能操作人员及合作精神。多技能操作人员
( 3) 预防性设备检修。应注意定期进行生产设备的维修及调试, 以避免出现因机器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
( 4) 多技能操作人员及合作精神。多技能操作人员的培养可以使客户服务项目组在生产设备发生不可预见性故障时能有合适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使生产恢复正常。同时, 必须注重工人及管理人员之间、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良好的合作精神, 巩固无库存生产的基础。
( 5) 供应商及时供应。实行无库存生产方式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提高了对供应商的要求, 要求供应商小批量、多批次, 准时地将零件或原材料送给制造商工厂。很多电子元件制造商, 如IBM, Lucent 等甚至要求其零件或原材料供应商在其工厂附近建立供货仓库(Vendor Mall) , 以共同组织、实现其无库存生产方式。
三、导入ERP 构建快速反应的企业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顾名思义, 就是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 包括财务、会计、生产、物料管理、品质管理、销售与分销、人力资源管理等, 利用资讯科技整合、连结在一起。ERP 强调弹性、快速反应、与整体资源有效应用, 它对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起到很大作用。
1. ERP 的主要特点。ERP 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 它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的集成。ERP 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 1)ERP 是一个面向供需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除了传统的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 ERP 在功能上增加了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 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 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 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需求; 支持多种生产类型和混合型制造企业; 支持远程通信、电子数据交换(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支持企业资本运行和投资管理等。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 2) 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ERP 系统除了已经普遍采用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GUI) 、计算机辅助
软件工程、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技术外, 还实现了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互操作, 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使ERP 系统得以实现供需链管理的信息集成。
( 3)ERP 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实时性, 扩大了业务的覆盖面和信息的交换量, 为企业进行信息的实时处理、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为了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预见并响应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内外业务流程应保持信息的敏捷通畅。
ERP 要求企业提高其供需链管理的竞争优势, 必然会带来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而ERP 系统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技术和操作也必须能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
2. 导入ERP 缩短企业流程改造时间。采用ERP 不仅可以将各部门连贯起来, 让所有的资讯在线上揭露, 所有企业人员只要有帐号、密码, 在本部门权限范围之内, 便可很容易地从公司内部网上找到各部门的相关资料, 可以避免资源与人事上不必要的浪费, 各职能部门的经理人也可以利用这些迅速而正确的数据, 做出果断的决策。
3. 供应链管理。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重点是要兼顾供与需两方面的环境。
企业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 先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原材料和配套件以及协作件的供应商。企业同其销售代表, 客户服务项目组、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 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 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正是现代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 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的核心思想。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已不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 竞争, 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同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ERP 系统正是适应这种竞争形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 1) 供应链上的基本流。供应链包含了将物品从原材料转变成最终送达客户产品的一切活动, 如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订单处理、库存管理、运输、仓储以及客户服务, 同时供应链还包括了这些活动所必需的信息系统。供应链上的基本流主要有以下三种: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 2) 供应链的共同特征。供应链管理是指协调和集成上述所有活动, 使其成为一个无缝的过程。好的供应链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高度关注顾客的实际需求。这样做可以使生产流通过程各节点的原料、在制品、成品的库存量减至最少。在大多数企业中, 供应链的费用是整个经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的甚至高达其经营费用的75%。进行供应链管理之后, 很多公司都达到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压缩交货周期等目的。
很多跨国企业在导入ERP 的同时, 进行供应链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做到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数量向顾客提供正确的产品及服务, 第二位的目的才是增加企业利润。
四、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ERP 的核心功能, 它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BOM, Bill of Materials) 出发, 实现对物料信息的集成, 是一个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 其顶层是出厂产品, 是属于企业市场销售部门的业务; 底层是采购的原材料或配套件, 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 介乎其间的是制造半成品件, 是生产部门的业务。
1. 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输出。很多跨国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都运用物料需求计划来解决企业内部相关需求的问题, 来安排零部件生产。MRP 系统根据产品结构, 逐层将父层的计划订货量与子项的总需求量联系在一起, 依据每一种零部件的生产提前期及其它有关数据, 提供多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输出。MRP 的主要输出包括: ( 1) 零部件投入生产计划; ( 2) 原材料需求计划; ( 3) 互转件计划; ( 4)库存状态记录; ( 5) 零部件完工情况统计; ( 6) 工艺装备需求计划; ( 7) 已发出订货的调整情况。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 运用物料需求计划的重要作用。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 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 它帮助企业解决了企业生产最可能出现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运用物料需求计划来控制内部相关需求, 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各生产工序或企业相关资源出现浪费现象。它的出发点是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 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把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实行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使企业生产经营得以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作用。达到连续均衡生产, 最大限度降低各种物料的库存量, 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无效劳动, 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