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管理的零售环节商品安全保障_交通物流(2)
2013-06-02 01:01
导读:部分超市熟食产品安全问题也被消费者质疑,部分熟食产品菌落指数超标、产地不明。同时部分超市也存在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此外一些超市布局不
部分超市熟食产品安全问题也被消费者质疑,部分熟食产品菌落指数超标、产地不明。同时部分超市也存在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此外一些超市布局不合理,引发商品串味影响产品质量。
农贸市场商品安全问题一是果蔬残留农药指标难以及时监测;二是市场环境不达标,防尘、防蚊、防蝇等卫生措施不到位。消费场所商品安全问题主 要包括消费者与零售企业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消费者使用不当,商品不安全包装影响商品质量,商品售后服务难以及时满足,以及购买问题商品后消费者权利难以得到保护等。
(二)零售环节物流活动中商品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零售环节物流活动引发商品质量问题表现在存储、运输、包装等物流环节问题。配送中心或批发商仓库囤积大量商品,由于物流操作人员缺乏商品质量管理专业知识,物流活动操作不当影响商品质量。在存储方面缺乏良好的商品养护环境,库房温度、湿度不适易于导致存放商品发生
化学变化和生理变化;仓库库存信息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商品保质期过期。在包装方面,商品出厂包装不当有损商品品质,同时储运环节包装不当将导致商品散包、破损、湿浸、串味、溢泄、变形等。
在运输方面,车辆选型不当、运输时间过长,可导致畜禽死亡、生鲜商品变质;运输、装卸不当,易造成商品二次污染。
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我国缺乏冷链物流标准,与食品物流安全直接相关的食品冷链安全体系基础建设依然薄弱,这些都影响到食品质量安全。零售领域的食品在存储、运输、装卸、配送等物流环节温度控制不当,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零售环节出现问题商品无法完全避免,虽然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法规体系正日臻完善,但是当前缺陷产品召回率较低,这与我国逆向物流管理落后有关。逆向物流无法有效的支持召回活动,导致大量缺陷产品依然存于零售环节与消费环节。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零售环节管理不善引发商品安全问题零售环节管理工作包括零售商流活动与物流活动的衔接,质检、工商部门实施商品质量监管,以及消费者商品安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这些工作做得不好也会影响零售环节商品安全。
不论商物分离还是商物合流,零售环节的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总是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零售环节的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在订单处理、商品交接与消费者服务方面进行沟通与协作,这些都与商品安全密切相关。零售企业的采购订单、店面配送订单若发生信息障碍,将影响物流部门的入库、补货与配送等活动,从而导致错误的商品采购、上架与送货上门服务。工商、质检部门监管若在标准制定、检验人员
培训、原料检测等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则难严把产品质量关,无法确定零售环节商品安全。质检、工商部门工作不力会加剧问题商品流向消费者,同时对问题商品溯源也不利。
若消费者商品安全意识不足,例如无视商品QS标志及真实性、不注意商品保质期、无索票索证行为等,则存在购买、使用问题商品的安全隐患,同时助长生产厂家、零售企业生产、销售问题商品的滋生。
(四)生产厂商存在的商品安全问题对零售环节的影响商品安全的最大程度和最早环节是由生产厂商决定和掌控的。生产厂商可能在以下方面发生问题,质量法制观念淡漠,故意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企业生产环境、生产设施、生产人员卫生条件较差,影响商品与包装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商品出厂检验等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持续保证商品质量的稳定;为降低生产成本,不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会导致商品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生产厂商主观和客观原因生产不安全产品,导致这些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同时会继续恶化零售环节的商品安全。出厂产品质量和包装不达标,对零售环节的运输、仓储、超市货架环境要求更高,而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若出于成本原因、能力原因与生产厂商谋求不正当的利益,则将不安全商品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零售环节商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针对零售环节商流与物流过程中商品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可从零售模式的改进、物流服务的支持、召回物流实践以及将物流部门纳入商品安全监控网络等角度分析商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一)实施商物分离的零售模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商流)的地点,未必是商品实物流通(物流)的最佳路线的必经之处。如果追求商品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与商品交易路线完全一致,一方面造成实物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不仅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还缩短商品的货架期;另一方面商品多次周转,会引起商品包装的破损。为了避免这些弊端发生,商物分离的做法早已应用于零售环节。商物分离的零售模式是指由零售企业负责商品所有权的转移,物流企业(或物流部门)负责商品实体的转移。零售企业进行商品交易,从生产厂商(批发商)购买商品,再转卖给消费者,相对应的物流企业负责商品的采购、运输、库存与配送,特殊情况下物流企业可实现商品直接由生产厂商配送至消费者,消除二次转运与多次装卸搬运。
实施商物分离的零售模式,商品零售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影响,简化物流环节与操作,可按时保质地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在该模式下,零售环节商流过程应做到
购销合同规范、进销台账完整、经营场所布局合理、商品明码标价、计量器具准确、生鲜产品低温控制等,来确保销售商品的质量安全。
(二)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支持商品安全基于商物分离的零售模式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保管、输送、配送、信息系统集成的同时,还应加强物流环节的商品检验与养护和物流送货与售后服务支持。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零售业物流保管活动取消零售企业库存仓库和营业店面仓库,用配送中心集中保管方式取代分散保管方式,易做到连锁企业的统一采购、直接转运,缩短采购、库存时间。物流输送活动则由原先的从生产厂商仓库至零售公司仓库、再到店面仓库、最后到零售店的商物一致的三段输送形式,转变为商物分离模式中由生产厂商仓库至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至零售店、甚至直达消费者的两段输送。配送中心实行回路配送取代分别向各零售店送货,提高了运输设备利用率,零售店面或消费者的服务质量也可得到改善。对于生鲜产品,物流保管、运输、配送提供全程冷链保证。
配送中心与运输线路构成完善的物流实体网络,实现商品的及时、快速、便捷转移。同时做好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与零售企业购销信息系统的接口,健全零售环节商流、物流信息网络集成,不再由零售企业、仓库和店面分头处理采购与商品信息,而由配送中心集中处理,用现代化通讯系统进行各环节的集中控制,做好全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