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第三方物流的产业内竞争分析
通过前述对第三方物流的产业环境的分析,我们分析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产业,同时面对着国外强有力的竞争,以下我们将考察目标转入到第三方物流产业内部,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状况。
1.第三方物流的产业竞争态势
第三方物流产业内的竞争十分激烈,由于国内物流市场刚刚起步,缺乏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之间彼此的经营能力差别不是十分明显,目前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了规模的大小,服务覆盖地域的广阔与否,服务种类的多少上面,总之是一种以粗放式为主增长方式的竞争格局,并使得竞争对手之间的模仿相对容易。另外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新产业,大部分是从原来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内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参与国内物流市场竞争的企业几乎涵盖了原来国有商业流通系统的全部企业,同时包括伺机而动的民营企业以及早就虎视眈眈的外国物流巨头。从目前来看,在物流竞争中,国内巨头倚重的显然是自身经营多年的网络和实体建设。如中国邮政,它有庞大的投递队伍和遍布城乡的投递网络,同时凭借邮政综合网和邮政储蓄绿卡网,中国邮政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现在,中国邮政一口气又与戴尔、IBM、梅尔、中国惠普、施乐、西安杨森、深圳润讯等大企业签订物流合作意向书,宣称“将把物流作为未来业务的突围口”。而康佳、 TCL等看似与物流毫无关系的家电企业也纷纷宣布涉足物流业。更有传闻,招商局将仿效美国UPS,转型为一家具有海陆空运输能力的、中国UPS式的物流企业。香港方面的反映更显短平快,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判断物流业将成为中国人世后最先受益的行业,进而带动股市出现物流热,遂迅速作出反应——“转型”,以期将来抢先获投资者追捧。如华益改名为亚洲物流,物华集团成立10亿人民币的物流合营企业,天津发展表示拟向母公司购买智能物流管理项目。
2.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地位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类方法很多,既有从物流机能的角度出发的分类方法,认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由从事运输 (水陆空)、仓储、包装、装卸等的企业构成,又有根据企业有无固定资产分为资产型和非资产型两类,还有从企业规模的角度出发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大型和中小型,为了较好地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和格局,我们从为了分析物流企业竞争战略的目的出发,根据物流机能的整合程度、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的服务范围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综合型、专业物流型、非资产代理型三类,其中后两类我们称为中小型物流企业,以与大型综合物流公司相对应。
(1)大型综合类
这类物流企业的特点是物流机能全面,整合度高,物流服务的范围广泛,拥有较雄厚的资产业务范围往往是全国范围的,甚至具有世界规模,它们的特点是能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实现物流的一站式服务,能对应于货主企业复杂多样的物流需求,我国原有的大型运输企业如今进军第三方物流业如中远、中海、中外运等公司就是一些典型。以中外运为例,中外运,拥有220亿资产、 200万载重吨的远洋运输船舶、550万平方米仓库、3000辆卡车、专用线64条、监管库、保税仓库多座和自营码头15座,是我国货运代理市场份额占有量最大的货运代理企业。
(2)中小型
中小型企业指的是无论从物流服务提供的角度上讲,还是资产规模,服务地域都明显不如大型物流企业,包括大量存在的专业性的运输公司(车队、船公司等)、地方性的仓储企业、货物代理企业等。从这种定义方法上,很容易看出它们在粗放式竞争及全程物流独立承担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竞争劣势共同点。
专业型物流公司:它们的物流机能往往比较单一,比如说水运物流企业,尽管现在试图通过水运延伸服务的方式向综合物流的方向发展,但是其实力还不足以单独承担完整意义上的全部的第三方物流的角色,而且服务的覆盖范围往往地域特点明显,比如说沿海或以省为对象。
代理企业:代理企业倒是能通过其代理的组织能力从事综合物流,是一种无资产的技能管理型的物流企业,其战略较灵活多变,但在输送管理技能不充分的情况下,往往缺乏物流服务的可信度,不能独立从事物流业务。同时目前的代理业务仅仅限于某些单个的物流机能如运输代理。
分析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业中的地位我们发现,中小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本身不能独立提供全程一站式物流服务的弱点,所以在物流服务的质量上存在着欠缺,因此在物流服务的声誉方面缺乏可信度,在物流服务的竞争上处于劣势。同时由于资产规模较小、服务地域不宽使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我国物流业这一轮的扩张中处于劣势。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认为目前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产业地位应是:在一个充满发展前景的物流产业中,面对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及国内物流扩张中的弱势地位,我们可以从既定的第三方物流产业空间和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劣势中寻找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的第三方物流产业,提供了对由传统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的大量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个很好的机遇与发展方向,因此在产业环境给定的良好发展空间下,如何面对国外及国内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的竞争,由于集合了专业性物流公司的专业化物流机能和物流代理企业的组织协调的柔性化的综合物流能力,中小型牧流企业从构成上具备了形成一体化综合物流的能力,从战略上讲结合两类企业核心专长的合作联盟策略是较好选择。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价值链联盟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自身资源的角度出发,构造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指的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并非所有资源、能力和知识都可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当知识、资源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资源、知识和能力)、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他企业难以获得)、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时,才构成核心竞争力。
因此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根据企业自身资源出发,构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由于中小型企业物流功能的单一与不完备,因此建筑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构造的物流业务的合作是一种有效弥补企业能力缺憾,构成物流竞争优势的可行方法。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的物流联盟的关键在于参与企业物流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有效区分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就是基于价值链的分析与重构。
(二)价值链联盟分析
价值链是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各种资源。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可分为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等五方面。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收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企业的基础设施虽并不与各种特别的基本活动相联系但也支持整个价值链。
价值链理论给出了如何从价值链的分析出发研究合作带来的竞争优势。Porter在其《竞争策略》中指出:厂商在产业结构中的相对地位决定了他们最切实在可行和最有利可图的策略。合作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