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票承兑,债务人中请承兑,开户银行既承兑。

2013-05-01 04:40
导读:

  汇票承兑,债务人中请承兑,开户银行既承兑。同时又把票据交付给债务人,而不是依据票据法交付给持票人(债权人)。
  开户行直接把承兑交付债务人的做法给债务人留下可趁机之机,债务人可以不把银行承兑汇票交付债权人,或收款人是关联方,从而达到自己使用的目的。因此,这种做法至少会产生二大隐患,其一是,方便债务人骗取银行资金,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其二是,出现债务人虚开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利差为什么说方便债务人骗取银行资金呢?举一例.假设银行半年期存款利息为2%(目前为1.98%),银行贴息为2%(有时比这还低),再假设你用100万元可到银行开出3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拿万元到银行申请贴现,那么你就得到大约297万元的资金.再到银行开出891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再拿到银行贴现大约得到882万元。
  因此,你用100万元通过两次开银行承兑和两次贴现.骗取银行资金大约782万元, 支付的成本大约85355元(89100+3O0O0—10000—,远低于银行贷款利息,与此同时,银行虚增了存款,大约l179 元(100+297+88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虚开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利差。 存款利率高于贴现利率.这种把票据交付债务人的做法,可能让一 不法企业通过开承兑,贴现.再开承兑的方法虚开承兑汇票并骗取银行利差。今年就是一次良机,半年存款利率为1.98% ,而贴现利率为1.8%(年初更低),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使不法企业套取银行利差。经过计算,如果开出2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再贴现一次,大约可以套取银行利差为O.8万元.银行虚增存款近2000万元,一旦集中兑付,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四、补救措施今年虚开的银行承兑 [票在中国到底有多大,谁都说不清,但至少一点,虚歼的票据大部分将在六月和七月到期,如果中国不做好应对措施,或者应对措施不利.完全有可能在一些虚开严重的地方形成金融风险,大量的票据兑付.从点到面,很可能造成中国金融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难道我们就只能看着风险不断发展吗?其实只要前提做好准备。
  风险是可以化解的.通过“减风暴”,“锁风暴”,“网风暴”等手段把风险化减到最小。
  “减风暴”,就是从现在开始银行承兑汇票的开出严格依据票据法。首先,避免出现承兑后票据交付债务人的现象。根据票据法,票据开出后应交付收款人.由持票人提示承兑,票据法杜绝银行承兑汇票在银行和债务人之间流转。目前的票据风险根本原因在于银行承兑汇票开出行没有严肃实行票据法,致使票据流人债务人手中,今后,银行承兑汇票的开出应严格依据票据法。其次.避免出现贴现率低于存款利率的现象。贴现率和存款利率永远不要再出现倒挂现象,堵住虚开承兑汇票有利可图的一面。第三,严格控制淌口银行承兑汇票。
  淌口银行承兑汇票是不法企业骗取银行资金的工具,银行加强了有关淌口承兑的管理.可以堵住这条骗取银行资金的途径。
  “锁风暴”,就是银监会加紧排查到底有多少虚开金额,锁定风险金额。各地银监会组织起来,对一月份左右发生的五佰万元以上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专项检查,找出到底有多少风险资产。
  “困风暴”.就是压缩有问题银行的贷款规模。银行以虚增后的存款比率发放贷款.必然会放大贷款增量,一季度银行新增贷款4.万亿很可能有部分资金来源虚增存款,一旦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存款大幅下降,而贷款不能同时下降,可能引起存贷比率失衡。为了防止未来出现存贷比失衡,现在就开始压缩贷款规模,或许还能扭转局面.控制风险。
  总结自美国金融风暴以来.全世界都对金融风暴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中国,如何防止金融风险不光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且随着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已成为现实问题,如果中国没有正确处理好银行承兑汇票问题,堵住漏洞,后果不可想象,我们理应先知先觉,把风暴压制在萌芽中。

    上一篇:以下是一篇关于幸福:教育的最终目的的毕业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