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4新闻媒体报道上的性别平等化趋势
奥林匹克运动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和传播媒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现代奥运会的前50年里,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新闻媒体对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报道存在种种偏见和歧视。洛杉机业余体育联盟曾对洛杉机名列前茅的体育新闻作过六周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90%的广播时间和报道是关于男性的话题,5%是关于妇女的,3%则是谈论中性话题。可见,新闻媒体对男性、女性的报道是极不平等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和经营妇女体育的广告商也正在觉醒,那种男女运动员不平等的报道现象也逐渐消失。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收看本届女子比赛的电视观众已占有总人数的50%,创下了观看女子体育人数的最高记录。由此可见,妇女体育已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女子体育地位提高了。
1.5领导管理层次上的性别平等化趋势
从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到1981年,国际奥委会没有一个女性委员。第一个进人国际奥委会工作的是法国人莫尼尔·贝利乌,她在1962年被任命为国际奥委会新闻秘书,但她一直都只是以雇员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奥委会里。在她之前,国际奥委会还是清一色的男人堡垒。1980年萨马兰奇上任后就致力于支持和鼓励妇女进人国际奥委会的领导机构工作,于1981年接纳了来自芬兰和委内瑞拉的两位妇女为第一批国际奥委会女委员,到1990年又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和列支敦士登的5名女性进人奥委会。如今,在已有113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女委员就有14位,占了总数的12.4%,其比例还将继续增加。其中美国妇女L·德弗兰茨还当选了国际奥委会的副主席,同时还任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工作组的主席。值得一提的是,为雅典赢得2004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雅典奥申办主席芝安娜是奥运申办史上第一个获得成功的女性。可见,妇女在国际奥委会的领导机构显示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2影响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化的社会因素
一个世纪以来,妇女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男女并驾”的局面。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因素,值得我们不断总结和探讨研究。
2. 1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