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文化传播;建设
论文摘要: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信息传播问题为核心,指出了新农村文化、信息传播的时代意义和紧迫性。并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传播体系提出了有益见解。
“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体现在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上,显得时分突出和沉重。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贫穷.更严峻的是面对愚昧和落后。改变贫穷和落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翼,缺一不可。
我区幅员辽阔.人口居住分散,道路交通闭塞,长期以来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不够畅通,广大农村牧区获取信息十分困难。加之文化生活单一,因此群众的思想观念也比较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状况,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不断及时获取外界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与时俱进。
各类新闻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地处边远的我区农村牧区,有的地区连广播电视讯号的接收效果都不太好,报纸杂志在农村牧区的订阅率很低,在今夭这样的信息社会里,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想象这样的地区能够有好的经济发展状况。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我们要有组织有规划的做许多具体工作。
1加大投人建设农村牧区信息网络
我区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农村牧区信息闭塞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性,下决心加大投入,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在农村牧区建立起有线电视传播网.让农牧民能够通过电视了解国内外、区内外动态。同时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尽管需要较大的投入,但这样做是十分值得的。我们知道农村牧区的电视还十分普及,但农牧区群众看到的电视节目很少,有的地方只能收视到一两个台,而且模糊不清,收视感觉极差。在农村牧区建设完善有线电视网络的事情一定要落到实处,政府、部门、个人可以集资搞。有线电视网络的畅通,是一个地区文明的标志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不能没有这样的标志。各种报纸杂志在农村牧区的订阅率低,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方面主要是订阅渠道不畅,时效性差。邮政订阅报纸杂志,农村牧区路途遥远,传递不能及时到达,影响订阅的积极性;报纸杂志价格高,贫困农村牧区存在经济困难。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农牧民文化程度较低,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另外,真正适合农牧民阅读,能够体现他们的生活情趣的报纸杂志少。但无论怎样评论这些事情,我们都必须认真地思考农村牧区的信息和文化传播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果农村牧区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文化滞后太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不够完整的,甚至是建设不好的。
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我们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信息发展规划,把它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同起来.投入足够的资金,建立完整的体系,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2搭建坚实的文化、信息平台
有人认为,文化的传播只能促进,不能推进,但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就目前我区的情况,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地搞,农村牧区文化、信息的传播事业是可以有效推进的。过去我们曾经尝试过,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比如农村文化活动室,政府倡导搞了好长时间.但能够持续发展下来的不多。认真思考一下,问题究竟在哪里?归根到底还是我们不够认真,决心不大,做法欠妥。我们现在重新考虑这样的问题,应当把政府搞文化建设的职能同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起来,在农村牧区搭建坚实的文化、信息传播平台。
这个事情需要政府和群众一起来做。政府要积极组织、投入、规划,群众要参与、管理、维护。农村牧区党的基层组织要担负起具体的职责。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建立起文体活动室,可以进入互联网,由政府长期投入,群众后期维护管理。把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组织起来,让他们积极投身到农村牧区的文化、信息传播事业上来,按照政府推进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模式,推进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农村牧区知识青年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既有强烈的愿望,又有基础知识,只要能把推进乡村发展与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统一起来,形成一种能够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牧区发展文化信息传播的平台就能搭建起来并持续下去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