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乡土重建:老年人问题研究的路径依赖

2014-04-17 01:03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浅析乡土重建:老年人问题研究的路径依赖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 现代性 知识社会学 乡土重建

论文摘要:现代性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与中国本土社会的转型这两股历史潮流的交叉汇合定格于当代中国社会情境中,它们之间的张力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各种光怪陆离的镜像,老年人问题无疑就是它的众多征象之一。通过追溯老年人形象的谱系,揭示了人们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这些不同时空情境下对老年人形象的不同诊释,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老年人问题得以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中国社会的情境提出了有关老年人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立场和面向,即在研究和实践中应该以老年人群体自身为主位,并且这种研究和实践必须围绕“乡土重建”来展开。

老年是一个自然生物现象,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它产生于生物、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老年人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每一个社会都会依照各自的文化和价值观塑造出自己的老年人形象,有些形象积极向上,有一些则黯淡无光。本文尝试通过回溯老年人形象的擅变来揭示老年人群体何以在现代社会成了一个“问题”,进而结合中国社会的情境提出老年人问题研究和实践的立场和面向。

  一、老年人形象的谱系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条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时间里没有间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在这种不分秦汉,焉知魏晋的环境里,文化是稳定的,生活就是一套传统的办法。个人尽可能地把前人的经验拿过来作为自己生活的指南。由此,衰老成为一个收获的过程。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享受着衰老,“老”本身因而也代表了许多积极的意义。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享有年轻人不具有的特权,因为随着生命的进展,他体内的宗教本原就获得了更强大的力量和功效。知识是老年人的财富,这种知识不仅仅是人人都能很快学会的技术性知识,更包括青年人无法从年长者那里夺走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描绘了家族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等知识,掌握其中秘密的人知晓万物的深邃含义,了解社会日常生活的惯例。换言之,这些人把握着管理和约束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这些机制使长者尽可能在长时间里在文化、宗教和政治上享有领导权。老年人功成名就,贴近神灵和祖先,过着特权阶层的生活;老年人充满智慧,他树立了榜样。老年形象因而是积极乐观的。

乡土社会的特征构成了传统文化、圣人教训得以产生效果的场域,而随着现代性的勃兴,人类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变迁,其结果必然是对这一场域的破坏。在一个变迁很快且很剧烈的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的有效,如果环境发生改变,那就再也不能依靠它去应付新的问题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老年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性质问题开始变得模糊起来了,他们再也无法充当千百年来一直承担的顾问角色,并且随着新技术潮流的到来,老年人群体的这种衰落地位就更加明显了。

现代社会一般将人生划分为几个阶段,即生长、成熟、顶峰,而后便下降、衰落,最终必然走向不可逆转的结局。这种表述并非简单的事实描述,而是带有浓重的价值判断。社会对某一年龄阶段的人的看法必然严重影响到这些人所受的待遇。步人老年,就意味着到了要依赖别人的年纪,这些人的生活突然间会急转直下。面对预期寿命的提高和老年人人数的增长,现代社会几乎人人抗拒衰老,人们尽可能利用科学提供的药品、手术等一切方法,以延缓衰老的袭击。老年因而被视为不光彩的事,在老年这个生命阶段充斥着灰暗的形象:孤独、无能、对社会无用。

上一篇:我看《围城》的讽刺范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