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大众文化使兼具欺骗性、操纵性的意识形态形成
大众文化不仅稀释了文化批判与否定的浓度,而且堕落为“为社会辩护”的欺骗性的意识形态。它只是为了迎合在机械劳动下疲惫的人们的需求,使人们满足于一种虚假的“幸福意识”,沉溺于毫无内涵的享乐之中,任何阶级意识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想法都烟消云散。对于大众文化的欺骗性,阿多诺等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批判:“文化工业通过不断地向消费者许愿来欺骗消费者。它不断地改变享乐的活动和装瑛,但这种许诺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兑现,仅仅是让顾客画饼充饥而已。需求者虽然受到琳琅满目、五彩十色的招贴的诱惑但实际上仍不得不过着日常惨淡的生活。但是由于艺术作品把不能兑现的东西表现为一种消极的东西它就似乎又贬低了欲望,从而对不能直接满足欲望要求的人是一种安慰。大众文化似乎会使人们忘却烦恼,得到暂时的放松和享受,然而这种享受是以无所作为为基础的。
二、大众文化的合理性
法兰克福学派所倡导的“精英文化”以先验的道德伦理价值观来衡量文化艺术和文化生产,以完美的标准要求艺术,从而陷人了艺术的空想和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他们完全忽略了大众文化对于社会民众审美素养的提高以及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带来的积极作用,却一味地去批判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形式导致“文化异化”的结果,是资产阶级为了奴役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产物。这些都未免显得过于高傲偏激,我认为大众文化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1.大众文化的兴盛是历史的必然
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精英自居,强调人与社会、人性与科技、文化艺术与时代的对立,因而使理论严重脱离于实际。他们还强调和夸大人与现实社会的对立,认为现实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的异化,人变得越来越异己化、边缘化,最终成为工业文化文明的奴隶,这里深受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理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挖出了一条壕沟,故意抬高精英文化而打击和蔑视大众文化。然而为了应付现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需要,精英文化逐渐走出了世代栖息的艺术殿堂,脱离了传统社会空间的局限,从“贵族城堡”走向了“大众社会”,从精英舞台走向了大众传媒,在大众社会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互相渗透已是不争的事实,法兰克福学派早已衰微,而大众文化仍旧兴盛并遍及全世界,这充分说明了大众文化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