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浅探(1)

2014-07-16 01:09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浅探(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就业导向;创新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就业导向;创新型人才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以树立高职独特校风为核心,以解放教师思想、唤醒广大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为基本点,以制度保证制度的落实为措施,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就业导向,以保证高职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
  高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说明的各种规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以及通过制度的执行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制度文化在教育发展中起着规范、制约及导向作用。培育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以树立独特的校风为核心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首先要关注制度建设,制度是一种文化,但是制度建设并不等同于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既要为培养特色人才提供一整套程序规范,又要为人才成长创造一种文化氛围。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应该突出高职特点,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建设自己独特的校风,这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是制度文化的中心体现,展现了一个学校的风格。高职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去培养,是高职制度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明确的,这是校风形成的源头。
  (二)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满足高职人才成长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知识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对于高职人才来说,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更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学习能力强,观念转变快,适应迅速并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是高职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制度具有导向作用已为人所共识,但能否正确地利用其导向作用,如何才能坚持制度文化的正确导向则是高职制度文化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将高职的培养方向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消除理论认识与实际操作间的差距。学校要引进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借鉴企业化的经营理念,从运作方式上,建立产、销、服务一条龙的联合体,创造新技术研制开发、应用的实体,拓展师生共同参加的科研课题的空间,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就熟悉企业,同时也将在学校学到的新的观念与行为方式融入企业。
  二、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点
  (一)要有利于教师思想解放
  教育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教师。高职院校在20余年的发展中,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的规模建设,注重实习实训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的建设,尚未形成有利于教师思想解放、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机制和氛围。实际上,在学校经济实力不够雄厚时,更需要发动广大师生动脑筋想办法,促进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广大教师中蕴涵着无限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挖掘,需要一种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任务,是通过有效手段,营造有利于教师思想解放的氛围,建立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办好高职教育的系列制度。
  (二)要致力于唤醒广大学生的认同感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首先要消除他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困惑,使其建立起对高职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因制度只是约束了学生的常规行为,有了好的制度,没有广大学生的认同,制度仍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唤醒广大学生的认同感,从对规章制度的了解到认同,从规范行为到对制度的自觉执行。
  (三)要致力于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满足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需要,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上,就是要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高职院校不仅要鼓励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更要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突破课堂、课本的局限。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新课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育探索真知、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行为方式,用创新的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论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