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两课改革(1)
2014-08-15 01:03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两课改革(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导向 “两课” 论文摘要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导向 “两课”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国际高职教育的趋势,也是中国高职教育的必然方向。“两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两课”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是国际高职教育的趋势,也是中国高职教育的必然方向。第二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指出:“高职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协调的高职教育计划,而是开创高职教育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不仅希望,而且从家庭的角度也有条件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在今后若干年内,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2003年7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这一重要思想,就是整个高职教育要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
一、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两课”改革的针对性
1以“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为原则。对于“两课”理论,要从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科性,转向强调理论的实用、有效、够用,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从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来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指导思想。从“理论够用与重在实践”的原则出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门课程,只需要了解“概论”也就够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理论去说明、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从而激发努
力学习、提高技能的动力。最近,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对“两课”的课程做了大幅度的改革,令人耳目一新。这就为“两课”的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2.以培养合格建设者为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既动手又动脑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是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高素质人才。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则是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所谓基本素质,就是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正确的
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的法律意识、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竞争和自信自强的生活理念、尊老爱幼及关心弱者的良好品格情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不断探求新知的能力等。为此,在“两课”教学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即
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与在校努力学习、就业爱岗敬业相结合;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教育与突出职业道德相结合;鼓励学生个人发展与服务社会经济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以“人人成功”为理念。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大众教育,其教育理念是“人人成功”。高职教育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学生毕业才能有工作。因此,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就要考虑毕业之后能否找到工作。在学校的三年里,学校应该教给他们适应市场要求的本领,即学会做事的各种职业技能;培养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的能力,即学会做人的各种学问。学生在学校里做好了准备,毕业以后就能很快适应市场,找到工作。大多数高职学生是大众教育的得益者,但又是精英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在“两课”教学中渗透“人人成功”理念,正是帮助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使他们重建自信的钥匙。要学生与自己比,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是成功的表现,都要给予鼓励。因为每一个学生作为个体都是唯一的,要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所以,在学生中不排纵队,只排横队。与别人比,只要有特长,就是成功。这个特长可能就是这个学生安身立命的本钱,就是他出类拔萃的根据。 二、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两课”内容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