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马尔萨斯”——汪士铎(5)
2014-11-11 01:07
导读:从这三点来看,只有第二点是有关经济问题的,最后一点是有关人口问题的。但实际上前一二点在汪士铎看来都与最后一点的人口问题联系着。因为经商可
从这三点来看,只有第二点是有关经济问题的,最后一点是有关人口问题的。但实际上前一二点在汪士铎看来都与最后一点的人口问题联系着。因为经商可以减少人口,人口少了就容易富裕,而人民富裕就不会造反了。他调查当时的皖南六邑,说“绩溪最苦,地狭人多也”(《乙丙日记》卷三)。那为什么其他地方会人少而富呢?他说:“推原其故,他邑人皆经商在外,故生子少,妇人独居故也。又或携眷迁徙,故人不多而富。”(《乙丙日记》卷二)可见汪士铎的重商思想本质上是与他的人口联系着的,经商是减少人口的一个办法,同时又能直接致富,人口少了,人民富了,又可保证国家的安定,从而达到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目的。当然事实上不可能全国的老百姓都去经商,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也初步看到了在资本主义思想的冲击下,经过商品经济的洗礼,人们可以改变观念,革新生活方式,控制人口增长,从而焕新面貌。这无疑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和进取精神的思想。
(2001年8月)
[注释]
[1]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页623。
[2]马尔萨斯:《人口原理》,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5。
[3]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子箕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页4。
[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4。
[5]徐光启:《农政全书·田制·玄扈先生井田考》。
[6]张纯元、吴忠观:《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1986年,页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