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入宋都市人口结构及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变(5)
2015-01-18 01:45
导读:四《东京梦华录》与帝京畸形繁荣的消费市场 宋人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商品高度发展的帝京风貌。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东京
四《东京梦华录》与帝京畸形繁荣的消费市场
宋人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商品高度发展的帝京风貌。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东京的商业和服务业更为发达,三重城内店铺林立,街市、桥市熙熙攘攘,早市、夜市昼夜喧闹。京城官妓私妓并存,官妓已经商业化,私营娼妓的经营方式和对象也有了很大变化:一是随着坊市的突破,妓馆已不局限于个别坊区;二是由于都城人口结构的变化,服务对象已不限于官贵士人,而是扩大到各阶层民众,经商务工的外来流动人口成为妓馆顾客的大宗,不同区域的妓馆服务对象虽然仍有一定区别,但士庶混居,商用民居不分,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流动人口的增加等,区别已经不明显;四是由于顾客数量的增加,妓馆林立于城内外各繁华街市、繁华风景区、外来人口聚居区、商品交易场所;五是酒楼茶坊餐饮业与娼妓业合流以及官妓的商业化,使得畸形消费市场呈现空前的繁荣。
1、分布区域的变化。
唐长安妓女主要集中居住在平康坊,或零散居住在平康坊周围各坊。北宋东京的情况已有很大变化。
北宋东京城为三重城,即宫城、里城和外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的突破,娼妓业也根据经营需要布点设馆,与其他商业性经营活动一起,街市化、市场化。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城内妓馆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以下街巷和场所:南北斜街,即里城旧曹门外大街;牛行街两边,即旧曹门至外城新城(新曹门)大街;马行街两边,即通往外城旧封丘门的御街北段;里城正门朱雀门内西大街;朱雀门外东西大街;相国寺东南的录事巷。此外蔡河两岸也分布着众多妓馆。除了固定的妓馆,城内大大小小的酒楼是妓女们经常出入的营业场所。由于城郊也是繁华胜地,妓馆也就把营业范围扩大了城郊。城西新郑门大路,直过金明池西道者院,院前皆妓馆。城东郊和城南郊也有园林馆所,《东京梦华录》虽然不载,恐怕也不会例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服务对象的变化。
唐长安诸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王公贵族、士人举子、纨绔子弟、地方官吏,后期也有比较富裕的商人,但南来北往的商客始终不是妓女的主要顾客,这从晚唐笔记小说者也能反映出来。北宋东京的变化是服务对象的扩大。虽然官贵士人、进京举子仍是主要顾客,外来商贾、手工匠和其他外来人口也成为顾客的大宗。从上述分布区域的扩大就可以看出服务对象成分和比重的变化。
里城正门朱雀门内大街宣德楼前为“省府宫宇”,如秘书省、尚书省等,“向西去皆妓馆舍,都人谓之院街”,大概因与省府宫宇连接,是里城内主要的商业区,官署和官吏有公私宴聚、招待应酬之需,外地来京办事的官吏、进京的举子、赴选的选人等也多在周围居住和活动①。
朱雀门外大街,向东到保康门(里城南墙东门)是妓馆比较集中的街巷,这条街上有状元楼,有住家,“余皆妓馆”,看来应与考生多聚集于此有关②。
朱雀门外大街向西通新门(里城南墙西门)瓦子,以南有杀猪巷,原有大规模的肉市,后成为妓馆会集地③,应与临近教坊有关。
相国寺和景灵宫周围,有录事巷妓馆,小甜水巷妓馆,脂皮画曲妓馆④等,这带街巷与尚书省等府署和相国寺临近,是外地官、进京举子、外来商贾、艺人等聚集之地⑤。
蔡河妓家。洪迈《夷坚丁志》①卷十一“蔡河秀才”条,有江东秀才在京夜游失踪,“众谓江东士人多好游蔡河岸妓家”,后查明果然是有妓女贪财害命,“投尸于河”。据《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条,蔡河“自陈蔡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缭绕,自东南陈州门出门”,城内沿河有太学(后为国子监)、民居、店铺、商家。因此,蔡河妓家必然成为江东士人常光顾的场所。
旧曹门外的朱家桥,“下桥南斜街,北斜街,内有泰山庙,两街有妓馆,桥头人烟市井,不下州南”。出旧曹门以东是牛行街,有看牛楼酒店,因是大牲畜交易场所而得名,“亦有妓馆,一直抵新城”。马行街是里城内从土市子通往安远门的大街,“土市北去,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先至十字街,曰鹩儿市,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鸡儿巷,皆妓馆所居”,马行街中还有庄楼,“楼下乃卖马市也”①。“北去扬楼以北穿马行街,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小货行通鸡儿巷妓馆”②,当然妓馆的顾客中会有不少外来的手工工匠和尚未成家的单身工匠。设在这些街市坊巷的妓馆,服务对象主要应是外来商贾和手工工匠,因此档次不会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