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教育改革运动的深入
自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开始,美国社会各界对教育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70年代的“返回基础”运动、还是80年代初的综合改革,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都引起新一轮更加激烈的批评,这促使很多学者对美国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深人地思索和研究,最终发现: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那种把教师只是作为别人思想的被动实施者的自上而下式教育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教育改革必须置于教师掌握之中。有鉴于此,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于1983年提出了一份标题为《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研究报告。报告的目标是追求教育的“卓越性”,它除了提出“新基础课”的改革与提高教育标准等要求外,对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和从教能力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提出要实施教师“职能测验”,要视学生的成绩支付相应的工资等。联邦教育部将此报告批转下发各州,要求各州按照报告的精神进行教育改革。这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和课程等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而这些自主权与责任的行使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作基础,需要教师积极的思考和反思作保障,由此需要对教师的知识给予关注和研究;而教师“职能测验”的提出和实施,则更使教师知识的研究成为一种迫切的要求。
另外,美国20世纪60年代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是以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它强调对智能结构与发展的重视,强调对学科基本知识结构的研究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起到了铺垫和推动的作用。
三、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