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3外购与自建相补,建设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因此,我们在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上坚持贴近百姓、方便群众、服务大众的原则,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信息资源作为资源建设的重点。首先是新购置、整合了国内书刊文献和大型的专题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报纸数据库、清华同方年鉴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家标准数据库等;其次是自建了一批数据库,如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廊坊文物资源数据库、廊坊旅游资源数据库、廊坊人才数据库、浩然文学数据库等,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文献,增强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服务的针对性。再次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共享工程的覆盖力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传播设施,把共享工程与数字电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政务信息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基层文化活动中心连接起来,以建成覆盖全国的文化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1.4聘用与培训并举,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我们采取聘用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队伍。建设之初,我们通过社会招标的形式,确定了共享工程建设的合作方,由他们提供网络搭建、软件研发、网站制做、系统集成等各方面的支持,而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合作方必须保证随时能够对共享工程技术给予长期支持,从而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加大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了培训规范标准,实行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对从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图书馆员和基层文化站点管理人员专门进行培训,全市共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500余人次,做到了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维护不断档、服务不缺失,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在对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考证,以及在建设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解决过程的感受,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2.1文化需求多层次性及传输方式多样性是共享工程建设的源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较,仍然是滞后的,特别是随着物质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需求愈来愈高,这种增长与不足的矛盾,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不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传输带来了质的飞跃,这就为传输文化信息资源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文化服务的缺失,文化需求的增长,传播技术的变革,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驱动力,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启动成为顺势而为的英明之举。廊坊市在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确实得到了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一致称赞,共享工程使他们希望得到丰富文化资源的想法得以实现,使他们可以足不出户或就近就能获得需要的文化资源,空中课堂、基层网校、网上文化交流、各种特色文化版块等形式极大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基层文化阵地的号召力大大加强。同时,共享工程建设也必须针对不同地区,特别是针对农村需求种类多、地域广、分散性强、个性化明显的特点,确保终端服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为广大基层群众所掌握,能够方便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组织、更新与检索,能够准确把握群众最希望得到、最愿意利用、最具有实效的资源需求。总之,要使之更具影响力,必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构建系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