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六安市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标准及建议(

2015-02-12 01:19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六安市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标准及建议(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分析了六安市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的作用、园区建设的标
摘要分析了六安市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的作用、园区建设的标准及具体措施,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当前蚕业产业化及蚕业科技的试验、示范、推广提参考。
  关键词蚕业科技示范园;作用;标准;建议;安徽六安;金安区
  
  六安市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位于椿树镇,涵盖3个行政村[1],现有桑田77.33 hm2,其中投产桑园52 hm2,养蚕户320户。建园3年来,共引进新、优抗逆性强的桑品种85万株,新辟优质丰产桑园56.67 hm2,推广方格簇60万片,建小蚕共育室19处,小蚕共育率达100%,建养蚕塑料大棚265处;省力化养蚕率达95%。2009年园区养蚕2 500盒,产鲜茧111 t,茧值245.2万元,户均增收7 662.5元。调查显示,通过蚕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过去传统蚕桑生产分布散、规模小、科技到位率低、服务跟不上、劳动效率低以及茧质差等问题,而且为全区蚕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作了很好的示范[2]。
  1建立蚕业科技示范园的作用
  蚕业科技示范园的建立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提高蚕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户、企业收入,而且能为蚕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示范典型,起到辐射带动作用[3]。
  1.1科技示范园是高效蚕业示范的基地
  现代蚕业的核心是获取最佳经济效益。金安区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示范为目的,逐步实现蚕业生产产业化的原则,在园区内按统一规划,选用优良桑、蚕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实施配套服务,实现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4]。
  1.2科技园是推广适用技术的基地
  作为区蚕业办和乡镇联建的蚕业科技示范园,突出显示了其完善的技术服务和信息灵、技术新、设施条件较好、技术到位率高等优势,在驻点技术小组的指导和参与下,先后推广、普及了小蚕共育、小蚕一日两回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桑园采伐省力化、桑园测土配肥、方格簇自动上簇、桑蚕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适用技术,还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省丝绸公司合作,在园区试养了天然彩色茧,成功示范了此项国内领先的新技术。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建立蚕业科技示范园的标准
  2.1园区标准化
  相对集中、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可以促进设施标准化和技术规范化。零星饲养或规模过小、既不能产生规模效益,也不利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环境的清洁,更不利于许多省力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盲目发展或规模过大,易造成投入不足或管理粗放。因此,在规划该园时,提倡每户以0.2~0.4 hm2、组以10~15 hm2、村以30~40 hm2的规模,各自分工负责,相互共享信息。桑园是养蚕的基础,实行深挖吊槽,实施测土配肥,施足基肥,改良土壤,引进育71-1、选79-2及农桑系列等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桑品种,按1.5万株/hm2建成高标准的丰产桑园,同时结合水利、道路、村庄及养蚕设施状况事先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良种密植、操作方便。
  2.2管理科学化
  一是选派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小组驻在点区内,加强技术培训、亲自入户巡回指导,并配备专业蚕桑技术辅导员,培养重点示范户,做好全程科技服务;二是选用品质优良、抗逆性好、适宜金安区实际条件的桑、蚕品种,并确保良种良法;三是推广、普及适用新技术,规范桑园管理,强化桑、蚕病虫害综合防治,使用先进簇具,加强簇中管理,做到适熟采茧、分级售茧等;四是试养天然彩色茧及高产优质新蚕品种,推广塑料大棚养蚕等,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五是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园区传经送宝、提升园区建设的科技含量。
  2.3操作省力化
  一是引进、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桑品种和抗逆性强、好养、丝质优的蚕品种;二是推广小蚕共育、小蚕一日两回育、大蚕省力化饲养及条桑育等技术,有效减少劳动时间和成本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茧质和养蚕效益;三是探索提高方格簇自动入孔率、桑园间种蔬菜、绿肥、药材及余桑养羊、桑枝条培养食用菌等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新方法、新途径。
上一篇:简析现代科学劳动条件下的中国农民工的发展( 下一篇:谈金融危机背景下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