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 根本任务 生产力 经典社会主义 现实社会主义
论文提要: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确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前提和基础,进而是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决定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命运。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重新认识的理论,以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认识与理解,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一条主线。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这是一个困惑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大问题,正是因为没有解答好这个问题,才导致了社会主义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曲折。从50年代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做出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尝试,到80年代苏联、东欧纷纷走上改革的道路,在深层次上看,都是对这个问题所做的重新认识和探索。那么这个问题长期困绕人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在于社会主义不是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这样,社会主义一开始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基本的矛盾,即科学社会主义一般逻辑出发点与现实社会主义历史出发点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经典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自然结果;而现实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却是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面对的主要是前资本主义或者是不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逻辑的出发点与现实的出发点间的矛盾必然引出第二个矛盾,即在社会主义本质、目标、道路等问题的认识和指导思想上是从经典作家所论证的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出发,还是从本国特殊国情出发的矛盾。历史上最深刻的教训,恰恰就在于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忽略本国的实际,从经典社会主义的模式出发来营造社会主义的大厦。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对这一错误的思维方法进行了正本清源,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模式,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任务、道路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为出发点,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把现实的社会主义同经典的社会主义从阶段上划分开来,明确我们不仅处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产力的不发达。因为我们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在这种生产力水平上建立的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中国当时所面对的特殊的内外条件,使它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沦为殖民地。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途径是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这里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根据就是生产力落后,其存在价值就是发展生产力,为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最根本的条件。然而我们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宣布进人社会主义社会,但生产力的水平并不因为你宣布进人什么社会而自动相应提高,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不发达的生产力,因而制订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