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道德规范 可普遍化 适用范围
论文摘要:道德规范可普遍化是指它可适用于境况、条件、范围相同的各种个案事实。道德规范可普遍化隶属于价值判断可普遍化。代表越多人群利益的道德规范,其可普遍化范围越广。任何道德规范都有例外。要正确适用道德规范,就必须把握住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排除其例外情况。
一、道德规范可普遍化的含义、隶属及由来
(一)道德规范可普遍化的含义
道德规范可普遍化,是指一个道德规范必须能够普遍适用于相同或相类似的所有个案事实。道德规范可普遍化的公式是:一个道德规范X能应用于对象B时,也必须能够应用于各方面皆与B相同或相似的其他对象上。这一公式可以进一步分解为:(1)当境况、条件、适用范围相同或类似,调整同一种类行为的道德规范X应当相同(不变)。(2)当境况、条件、适用范围不同时,调整同一种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应当不同。例如,“盗窃行为是不道德的”这一规范,对于在通常情况下甲、乙、丙等人实施的盗窃行为,都普遍适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为了国家利益)某特工丁盗窃了敌国的情报或财物,由于境况、条件或适用范围与通常情况不同,所以,“盗窃行为是不道德的”这一规范就不能适用于丁的盗窃行为。此时丁的盗窃行为是正当的。
(二)道德规范可普遍化的隶属
道德规范可普遍化隶属于价值判断可普遍化。价值判断可普遍化可分如下几类:(1)对事物之价值判断的可普遍化。例如,在炎热的夏天里,能吹凉风的电风扇对人很好。这一价值判断不但对其他型号的电风扇适用,而且对于类似的东西(如空调)也都适用。但是,当境况、条件或适用范围不同时,如在寒冷的冬天里,这一价值判断的结论就应当不同。(2)对生活行为之价值判断的可普遍化。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以个人(包括小集团)利益(目的)为标准的价值判断的可普遍化。例如,多吃水果的行为对于王某(身体健康)有利。这一价值判断对于所有与王某身体条件相同或相类似的其他人来说都是适用的。但是,多吃水果的行为对于李某(患有糖尿病)来说就不利。因为李某与王某的身体条件不同,所以,价值判断的结论也应当不同。其二,以社会利益(目的)为标准的价值判断(道德、法规范)的可普遍化。例如,在通常情况下杀人行为是不正当的;但是,为了抵抗侵略而杀死人侵者却是正当的,正当防卫而杀人也是正当的。后两个对于杀人行为的价值判断之所以与前者不同,是因为后两者的境况、条件和适用范围与前者相比发生了变化,有了质的不同。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