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高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当前,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真正落实“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以关注人本身,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语文老师应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牛心理与灵魂等诸因素,最终全面地关注学生本身及其发展,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授受习得.学生的学习被动,缺乏个性。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是学习领域的移风易俗,需要相当长的实践过程。而且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更替,从本质上看,它的目的在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因此,改变语文学习方式也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做起,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成长需求;要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独_啻=学语文的能力;要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要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自体验,鼓励学生对文章的自我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达。学生要逐渐养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课改开辟的新的学习领域,能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待师生一起用创造性的劳动来共同构建。
高职语文教材,特别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发现、感悟。多编排一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现当代名篇佳作、古代经典之作。老师在授课时,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点,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