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忽略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再加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大学校园内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一是拜金主义,急功近利,极端个人主义抬头,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和择业目标上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而是追求名利实惠,淡化奉献与责任,缺乏高尚的情操与敬业精神。有些甚至在金钱、权力、物欲的诱惑之下迷失了自己,逐渐丧失了人文精神、优患意识、理想的追求乃至做人的基本道德和人格尊严。另一个倾向是文化趣味的平庸化,武侠小说、流行音乐、网络恶搞等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课余时间的精神食粮,众多学生把《笑傲江湖》、《流星花园》奉为经典,却很少有人去阅读文学名著。这一切说明当前的大学人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缺失。要改变这一状况决不是单一的政治思想课或某项专业知识的传授所能包容的,而应当着眼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大学语文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可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因为大学语文人选的作品大都闪耀着我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光辉,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意修身养性,如儒家的优道尚德、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严己宽人等;道家的顺应自然、淡薄名利,真率旷达、虚怀若谷等;佛家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等。大学语文课正是要让学生在典范的作品学习中,打破时空界限,与古今中外的人类精神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德。因此,大学语文不但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