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知识管理的企业还能走多远(1)
2015-07-10 01:05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缺少知识管理的企业还能走多远(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文章认为,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知
摘要:文章认为,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知识获取赢利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创造价值的过程需要通过管理手段或管理活动来进行。
关键词:知识管理;商业价值;价值链
据对全球500强企业的CEO的调查显示,全球化和知识管理是影响企业未来的两大趋势。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依赖知识,就像人类依赖空气一样。知识通过管理而发挥价值创造的贡献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 知识管理的兴起
早在1998年,曾有专家指出:“今后10年的一个最为火爆的题目就是知识管理。”今天看来,知识管理不仅最为火爆,而且已经成为很多大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正像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所预言的那样,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管理的时代。
毕博公司2000年对欧美426个大型企业进行了知识管理实施情况调查(图1),结果显示68%的企业已实施知识管理,只有1%的企业不考虑实施知识管理。在国内,知识管理也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2000年“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图2),有40%和35%的企业分别处于知识管理项目的调研准备和正在实施的阶段。“从来没有关注知识管理活动"企业的比例仅为5%。
此外,近年美国《财富》杂志调查显示:全球500强中至少将有一半的企业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微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菲力浦等著名公司还设立了首席知识官(CKO),专门从事企业知识管理的领导工作,其职能是创造、使用、保存、转让知识,利用知识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预计,在未来1年~2年内,这个数字更将提升到80%。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知识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突飞猛进的兴起与发展,其原因在于:
一是,知识型员工比例的上升。根据有关统计与预测表明,20世纪初,体力员工与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关系为9∶1;20世纪中叶为6∶4;20世纪末为3∶7;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成为2∶8①,可见,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和主导力量。为此,彼得·德鲁克明确指出:“在21世纪,管理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知识员工的生产率得到提高”。知识员工的特殊性促使了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二是,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利润的源泉。据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统计,1973年~1983年间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仅为公司净资产的0.82倍;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企业的市场价值通常为净资产的10倍~50倍。这说明企业的价值正在与传统会计中有形资本的概念相脱离,知识资本正在成为企业最大的资本与财富的创造者。如1996年,IBM公司出资35亿美元,收购年收入仅有2.3亿美元的莲花公司(全球领先的OA系统开发和服务商),并非购买它的有形资产,而是收购它的知识资本。为此,德鲁克强调,21世纪,“知识是惟一有意义的资源”。
三是,知识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来源。Peter Drucker认为:“今后,靠制造或搬运,再也不可能大获利,即使掌握资本,也不可能赚很高的利润。现在靠传统资源:土地、劳力、资本越来越赚不了钱,唯一的可靠的资源是信息与知识”。创造公司产品与服务价值的主要生产要素是源于员工的知识,它深藏在员工日常的工作与实践当中。阿罗进一步指出,这些默认性知识是正规组织生产成本节约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形成组织之间发展过程中长期动态差异的重要原因,所以,哈佛大学的学者们认为,当前的
企业管理已经进入第六个阶段,即全球化和知识化的阶段。而美国受访问的80家大企业(包Amoco,Chemical Bank,Hewlett—Packard,Kodak and Pillsbury)的CEO认为,21世纪的成功企业将是那些知道如何获取,储存并利用员工知识的公司。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是,知识资产的困境。野中郁次郎指出,真正构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不是正式的系统化知识,而是组织中超文本化的默认知识。张维迎认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是看这个企业在多大程度上积累了具有现实互补性的知识。它们是别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而在这些知识和经验中,80%都是深藏于员工内心的隐性知识”。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多半都是隐性知识,它们不仅不易觉察和控制,而且容易被闲置和流失。此外,雷纳德·巴顿指出,企业的核心知识本身构成了企业的核心刚度,而要防止这些隐性知识所固有的风险,知识管理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