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联合营销探析(2)
2015-10-30 01:02
导读:辅助景区(或称之为卫星景区)虽然在整体品牌优势上不及中心景区(或称为优势景区),但其亦有自己的旅游特色资源,这恰恰就是游客想多方位体验的重要
辅助景区(或称之为卫星景区)虽然在整体品牌优势上不及中心景区(或称为优势景区),但其亦有自己的旅游特色资源,这恰恰就是游客想多方位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地区旅游整体品牌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优势景区的品牌能量是单薄的,所能带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有限的。只有地区的整体旅游品牌地位优势得到广泛认可,地区旅游业才能够长期繁荣,才能拥有长效客源。一个地区要想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不论是当地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决策者还是优势景区的经营者,都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清楚地认识到,仅仅依靠一个优势景区的力量不足以使该景区长期繁荣,更不足以使该地区的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兴旺发展。只有将已有品牌的优势效应放大,辐射到整个地区的其他旅游产品上,带动其他景区的共同繁荣,以强带弱、以弱促强,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大品牌效应,才能吸引更多客源,变分抢有限的小市场为共同做大市场。正如一位品牌营销咨询专家所说的,旅游联合营销体中各成员单位与联合体关系有点像钵与盆的关系,开始可能是钵满盆满,今后则会出现盆满钵满。
3、权责明晰实现共赢
目前,很多地方的旅游景区景点不是由当地统一的政府部门管理,而是分别被众多部门所管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景点的独立法人资格,使其成为某些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为其创造直接的经济收益。体制障碍直接导致了景区经营管理的混乱与低效,造成有些景区强调部门或地区个体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自我封闭、各自为政。景区之间因信息、技术沟通不畅,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景点遍地开花,重复雷同建设,资源浪费严重。所以,要想建立旅游景区联合体,必须尽快建立全区协调机制,尽快理顺经营机制,打破部门间的利益纷争,明确各自职责,实现政企分开,真正把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发展、自负盈亏的企业,以现代企业理念规范其经营,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跨区域的联合营销
跨区域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是指分别处于不同区域的同类型景区之间,通过内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外部利用各自的品牌优势为共同掀起该类型旅游项目在更广大范围内的旅游热潮,吸引更多客源关注和参与,创造巨大的宣传声势和良好的旅游氛围,打造统一鲜明的特色旅游品牌,而采取的一系列营销方式和活动。
1、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因为景区处于不同的区域,要做到联众家之长、合众家之力,使联合营销真正取得成功,信息交流的通畅和各类资源的共享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笔者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更新信息观念,引入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第二,加强市场营销合作,共享客户资源,对在任一成员景区签约的旅行社提供无差别的优惠待遇;第三,完善网上链接,建立定期联络访问机制;第四,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及时上传各方工作简报、近期景区特色项目,互通黄金周收入等重要经济数据;第五,开展网上商务互助,提供预订票务、餐饮、住宿、商品、导游、演出等多样化的服务,推出联票、通票的优惠措施;第六,合作景互派管理和工作人员到区学习、交流经验。
2、创建景区联盟,打造特色品牌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景区联盟,如以六大名楼为特色的“岳阳联盟”、“五岳联盟”、“四大佛教名山联盟”等,还有以地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为特色的区域联盟和旅游圈,如川、藏、滇三省共同打造的“大香格里拉”,川、鄂两省推出的“大三峡游”,以及“东三省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等,并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