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坚持与发展

2016-01-14 01:03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析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坚持与发展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分配;剥削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分配;剥削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技术是商品,本身不创造价值。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不等同于剥削,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关键是劳动者是否享有与贡献相应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是当下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一部分学者依据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点,严格坚持劳动价值论,但又无法合理解释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体中利润的构成和工资收入呈现的分化现象;另一些学者则直接或间接地否认或放弃劳动价值论,采用西方要素价值论的观点,认为除劳动外的各生产要素也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试图解答前者无法解答的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资源配置方式、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以及社会阶层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读上述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实,马克思主义本身就蕴含着发展的要求,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急剧变化的今天,对新的社会实践状况作出新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

一、科学技术工作者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孟要源泉。

目前学术界,在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学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认为马克思所指的劳动暗含着属于简单劳动的前提,并就此做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已经处于知识经济”的今天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的判断。还有一部分学者根据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在现代社会生产中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由此认为技术也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巨大的价直,以此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是不正确的,产生这种不正确认识的原因主要在于未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把劳动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价值就是“商品中凝结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的确,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简单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这一特定的、具体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这些形式所体现的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抽象人类劳动并未改变。我们绝不应因此放弃劳动价值论,而是以其自身的逻辑与精髓拓展其内涵,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事实上,在社会化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技术也是商品,是生产资料。它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只能转移其本身蕴含的价值。所谓技术“创造“的价值,其实来源于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劳动付出与应用技术工程人员的劳动,仍属于马克思意义上的抽象人类劳动范畴。技术应用于生产的过程中,工程人员本身也要运用复杂的技能,属于复杂劳动,除了将技术中极高的价值转移至商品,本身还创造出新的价值。而技术中原有的极高的价值则是由科技劳动者所创造的,是他们智力体力耗费的结晶。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所得到的也仅仅是自己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仃馗,虽然在专利保护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有很大好转,但仍然有相当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在西方经济学“外部性”的概念中也可以看出这种付出与获得的不对等。

至于经营管理活动和技术创造活动,马克思早已指出其属于劳动,并将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抽象掉资本家身份的经理人和科技工作者纳入至“总体工人”这一概念。并根据前者指出资本主义“利润中也包含一点属于工资的东西·,·…”,只是这一部分在当时所占整个利润的比例非常之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当代市场经济与马克思时代有很大差别,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户_远玩超过熟练劳动的支出,是高级的脑力劳动,甚至表现为“创新劳动”,其所创造的价值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都已达到一种不可忽视的程度。

上一篇:关于对云南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思考 下一篇:浅论社会建构论与技术研究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