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2)

2016-01-15 01:03
导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劳动价值论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东西是必须坚持的。比如,马克思关于活劳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劳动价值论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东西是必须坚持的。比如,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价值规律、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对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分析,是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和有效方法。特别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我们今天必须坚持的。理论界出现的一些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如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左”的根源的观点,以及一些人提出的用“知识价值论”、“科技价值论”、“社会价值论”来代替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等,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二、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实践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为什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首先,我们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中,始终站在劳动者的一边,强调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他在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劳动主要指的就是物质生产部门中工人的生产性劳动。虽然马克思在有些著作中也提到过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科学劳动,但最主要的还是指生产第一线产业工人的体力劳动,这不仅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鲜明阶级性的体现,也是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情况的。因为,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资本主义生产主要是靠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支撑的,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本家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整个社会劳动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比如,在恩格斯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时,英国产业工人占劳动者总量的80%以上。英国1860年纺织工人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是16. 5小时,经常出现累死人的事情。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指的创造价值的主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是符合当时经济生活实际的,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实践发展到今天,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与马克思创造劳动价值论时的环境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一是表现在脑力劳动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主体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而科技、知识、信息这些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脑力劳动已经(或逐步)取代体力劳动而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劳动形式。目前,英国蓝领工人只占工人总数的10%左右。美国在1956年就第一次出现了蓝领工人少于白领劳动者的情况,此后白领人数迅速递增,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越来越少,劳动者队伍出现了知识化、脑力化、白领化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到20世纪90年代末不到5%。所以,创造价值的劳动越来越靠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特别是100多年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先后掀起并完成了科技、企业组织形式、管理等方面的革命,大大扩展了传统的劳动形态和内容,出现了科技劳动、现代服务劳动等新型劳动形态,管理劳动也成为一种独立的劳动形态。这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关键,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二是表现在产业结构方面,出现了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发展的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迅速提高。如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第三产业还微不足道,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全世界平均超过了60 %,一些发达国家已达2 /3以上,美国第三产业占到80%以上,我国第三产业也占30%以上。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领域。这些都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所能够论及的范围,是马克思在当时所无法预料的。

上一篇:试论对“劳动价值论”争论双方的质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