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研究(1)(2)
2016-02-13 01:14
导读:2002年国家建设部曾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进 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先期分类回收废纸、废塑料和废电池。
2002年国家建设部曾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进 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先期分类回收废纸、废塑料和废电池。但进展效果并不理想。大 连市中山区的桂林社区,被媒体称为是全国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但据笔者考 察,与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状况相比,差距还很大。
应该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个世界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这个难题的 出路,就在于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如果不解决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就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垃圾填埋场 都要占用土地,而且每个修建好的垃圾填埋场都有一个使用年限的问题。例如,沈阳市苏家 屯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为97.25公顷,使用年限为40年。假如现在沈阳市的生活垃 圾已经进行了分类,并回收了其中的50%,那么就可以由于堆放垃圾所占用的库容体积减少 一半,而使这个投入很多成本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延长到80年;如果回收了其中 的90%,而只将其中不可燃的也无法回收的10%送去填埋,那么,这个填埋场的使用期限就可 以大大延长,可以使用400年。可以设想,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不仅垃圾中可作为资源的 部分无法进行充分地回收,就是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土地资源也会日趋紧张,何谈城市乃至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就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问题同几个城市的城建局环境卫生处的负责官员进行过访谈 ,访谈对象中几乎没有
对目前的城市垃圾分类现状持乐观态度者。是什么原因使得城市生活 垃圾的分类回收难以实行呢?
二、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
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回收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既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方面 的问题,也有学术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理论与方法缺乏研究以及研究的深度不够等问题。 此外,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究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重视到何种程度也值得反思。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 观念方面的问题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 城市居民都还处于模糊状态,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满足于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 理状况与水平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很少有城市投资修建垃圾填埋场,无论是垃圾 场还是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垃圾箱,给人的感觉是恶臭、令人恶心。因为居民拒绝在自家 门前摆放垃圾箱而同城市 或者街道(社区)管理者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很多城市实行了垃 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而采取了“垃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恶臭气味大大减少,对于垃圾处 理方式的改进,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市民,都有明显的感觉。同一些官员谈起此事,都认为能 达到这个程度已实属不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方式不过如此,不要急于实行分类回 收。其二,观念方面的问题还表现在对于垃圾分类回收难度的认识上。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人员以及垃圾处理场的管理人员访谈时发现,真正能经常接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负责人士 几乎都指出了垃圾分类过程的困难。垃圾分类在经济上究竟是否合算?现有垃圾中的有价值 成分比如纸张、金属以及塑料等已经被拾荒者捡走,剩下的主要成分大多是厨余,有多少价值 还很难说。如果将厨余等有机物用于堆肥,限于肥料质量及成本等因素又很难保证农民愿意 购买。更何况,由谁来进行分类?由谁来 投资?居民是否认可等都不好说。所以,结论就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好是好,但现在恐怕还 没有到那个地步。
2. 理论研究方面的缺乏
应该说,学术界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正是造成对垃圾分类的观 念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下面这些问题是亟须研究的: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与可持续发展及 循环经济的关系。学术界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阐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在 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给予垃圾分类以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