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比较研究(1)
2016-03-30 01:04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比较研究(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摘 要: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比较研究, 分析其管理体制、
摘 要: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比较研究, 分析其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并结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借鉴其成功经验和科学管理方法, 探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合理管理体制, 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 为健全和完善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制度, 尽快与国际接轨, 为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制度,为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社会化程度, 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 中国; 美国; 高校; 高水平运动队; 管理; 比较1987 年原国
家教委颁发了《关于部分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 全国共57 所大学创办了高水平运动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高校竞技运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十几年的实践证明,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 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实践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种种矛盾和困难, 运动队的“高水平”并未得到真正体现[1 ]。为此, 将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工作, 放在世界这一大的参照系中进行比较, 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方面的成功经验, 使之在交流中互相影响, 互相借鉴, 是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把目光投向体育发达的国家——美国。1 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管理因素现状为研究对象, 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网络检索、比较、逻辑分析等方法, 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 对中、美两国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进行比较, 找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借鉴发达国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先进经验, 为健全和完善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提供参考。2 研究结果与分析2. 1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机构的比较美国奥委会根据会员的情况分为ABCD 组, 其中B 组包括直接管理大学生竞技运动的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 ) , 创建于1906 年。NCAA 管辖的竞技运动分为三个等级, 即甲级、乙级和丙级。它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校体育组织, 是一个较社会化的组织, 其组织机构是在NCAA 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根据需要而逐步由下至上形成的, 并在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NCAA 对其成员有广泛的吸收原则, 但又同时具有严格的责、权限制, 在级别的划分中, 各级别又有不同的要求。NCAA 通过资格管理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杠杆来进行机构控制, 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 ]。另外一个组织是全美校际运动联合会(NA IA ) , 创建于1940 年, 每年参加这一组织的大学生运动员在8 万人左右, 与NCAA 相比其影响要小得多。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不存在自身的联合机构, 而是有由上至下的靠政府拨款运营的群众性社团组织——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来管理。属于行政计划宏观管理和各省(或各高校) 的微观管理, 还没有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能展开激烈竞争的资格分级管理办法及有利于展开竞争的机构框架。这造成体制在组织机构上的不完善, 必然给运行效果带来很大影响。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规划、组织和管理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发展, 其部门组成突出高效、精干原则。主要包括: 1) 规划发展部, 负责全国大运会和各单项竞赛计划的制订、规划并管理全国大学校际体育的发展布局、定期公布国家及具体高校办队质量的评估报告; 2) 竞赛管理部,负责运动竞赛的组织和管理, 建立中国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档案库, 据此对运动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3) 市场开发部。负责高校竞技体育市场的开发, 为大体协和我国高校校际体育发展筹措资金; 4) 训练咨询部。负责收集国内外高校校际体育训练、管理和科研信息; 5) 各单项体育协会, 负责各单项运动在高校的发展。2. 2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费管理比较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特别是受两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影响, 导致在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经费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大学与商业活动有密切联系, 大学竞技体育的经费来源, 一方面离不开学校的财政支持, 另一方面主要来自NCAA 的篮球队、棒球队和其它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队给学校带来的巨大收益。美国高校运动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有5 个渠道: 1) 运动联合会的会费; 2) 联合会发展基金(社会财团以及赞助商资助) ; 3) 比赛门票收入; 4)电视转播权收入; 5) 学校的财政支持。经费的支出包括: 1) 比赛费用; 2) 教练员工资、器材设备费用、工作人员对外宣传以及公关费用等; 3) 奖学金(学费、食宿费和教育费) 和医疗费;4) 招生费; 5) 场地维修费。我国高校运动队的经费主要就是由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 其次就是有些赞助商资助, 但很少。经费的支出包括: 1)比赛费用; 2) 教练员工资奖金; 3) 器材设备费用; 4) 工作人员对外宣传以及公关费用等; 5) 场地维修费。教练员的工资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由学校财务支出, 另一部分就是同运动员一样, 运动补助, 但这部分很低, 所以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的高校竞技体育也面临着一个新的任务, 即借鉴美国高校体育商业化的一些成功经验, 有条件的院校要发挥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 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2. 3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的比较2. 3. 1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的来源及招生方式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着3 种类型。一是联办型; 二是自办型; 三是混合型; 三种类型决定了中国大学运动员来源有4 种渠道: 1) 是各省市体工队退役运动员; 2) 是省市体校等未入选体工队一线队伍的学生; 3) 是部分体工队现役运动员4) 是体育基础好的普通高中生。在文化课成绩方面,则根据运动员运动成绩高低而有不同标准, 运动成绩达到一定的级别, 可免于参加全国
高考。如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规定, “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证书及武术武英级以上称号并且招生学校对其进行文化考核后认为能够完成专业培养教学任务的考生, 经本人申请、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
办公室核准后可免于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由招生学校对其全面考核后决定是否录取, 同时报教育部备案”。文
化学习成绩以运动员参加当年全国高考成绩为依据, 各省教委招生办录取高水平运动员成绩各不相同, 招生高校无决定权。参加全国高考的学生特招录取, 运动成绩要求必须达到二级运动员以上, 对集体项目如球类,除了参考其运动成绩外, 还要看其参加各项技术与省教委体委处统筹负责, 实行行政手段筛选录取, 各大学体育部或专项教练员在招生初期可以物色推荐运动员, 但最终录取关键在省招生办, 各校并不一定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招收运动员。美国大学运动员基本来源于中学, 也有少数的优秀外国学生, 许多大学都设立高额的奖学金以吸引有运动天赋的中学生。一名优秀的篮球或橄榄球运动员可能同时收到来自50多所大学的
邀请函和奖学金。奖学金的数量一般在5500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