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知识何以可能:从知识如何为真到知识如何建构
SSK首先关心的是“知识何以可能”,“知识的有效性如何”的问题。在这一点上,SSK与近代认识论一脉相承。我们知道,近代认识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如何获得知识,关注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客观有效性的问题,而在当代认识论研究中,主流的学派更加注重对知识之所以成为知识的辩护条件的研究,使得辩护成为当代分析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奎因所倡导的“自然化的认识论”事实上表明,认识论的中心任务要发生改变,从一种规范的认识论走向一种描述的认识论。奎因之后,当代认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元的趋势。SSK尽管是社会学分支,但由于它的对象是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所以它不仅仍然具有认识论抱负,而且也与社会认识论结合,具有规范性的抱负。它主要从社会的维度探讨了知识的产生。在实践中,SSK将“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转化为科学知识在生产的语境中,是如何被科学家共同体社会建构出来的。因此,知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也必须回到知识生产的语境中考察。
围绕这一问题,SSK内部学者的研究进路和观点并不相同。爱丁堡学派代表人物巴恩斯和布鲁尔主要是在知识与社会环境条件、社会结构的互动中考察知识的产生和有效性问题。他们认为,以往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知识与信念的区别预设了知识的真实性,这样就等于将知识等同于永恒的真理。但从其产生看,知识并不是真信念,知识必定会受到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等外在影响,它是与特定背景或语境中进行的特定实践或程序相联系并通过学习获得或继承的,在此意义上说,知识是一种文化产品。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