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知识社会与思维更新(2)

2016-05-12 01:12
导读:知识创造财富,知识促进发展,知识推动改革。在20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和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中,知识虽然也是重要的资源,但是它(知识)对社会进

知识创造财富,知识促进发展,知识推动改革。在20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和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中,知识虽然也是重要的资源,但是它(知识)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本身的进步,“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正值文明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知识的积累加快、进阶周期缩短,从而引起一系列以分秒为计的“加速度”式的变革。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应首先着眼于思维更新,理论上要争取完备,认识上要符合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明确目前所处的时代,特别是应用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变革力量。我们正在经历着两种伟大的科学与技术的变革,并且已经进人这个变革过程:第一种变革是电脑和通讯方面的,第二种包括纳米技术、生物工程(包括基因技术)和基于超级电脑技术的通信。每种变革方式就其本身而言都是极富影响力的,两种方式的相互交融必将使我们经历一种持续性的转型,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突破或发明。很多人可能认为我们正处于科技影响人们生活的鼎盛时期,其实我们只挖掘了电脑和电信革命所带来机会的1/5左右。美国众议院前议长纽特·金里奇估计:仅仅是新一轮的电脑和通信革命也会使我们达到原先水平的4倍以上。这些技术突破的本身就意味着全世界几乎普遍联网(未必是“有线联网”),包括卫星地面网在内的无线网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个普遍联系着的世界,每个人都能获取几兆比特的信息,偌大的世界变成了瞬息可及的“地球村”。随着信息数据的愈加廉价和分布式智力潜能的开发,人类好多梦想都会变成现实。与另外一个更深刻的变革相比,更深刻的变革就是纳米技术、生物学和超级计算机。今后我们可以造出比现在所使用的电脑速度快10亿倍的量子计算机,加上碳纳米管—其强度是钢的100倍而重量只有钢的,再加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突破,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

进人知识社会,必然是知识主宰一切。在资本及其资本的货币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拥有资本的资本家主宰着社会;在知识社会里,知识决定着社会的走向、制约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财富是按知识的多寡来分配的,拥有诸多知识或某一方面的顶尖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人,就成了知本家。这是知识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知识社会里,知识的更新加速,人们的工作节奏也随之加快。这是知识社会的又一特点。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里,要想有所作为需要的是勤劳,只有勤劳方能致富;人类进人知识社会以后,要想有所作为更不能一劳永逸,只有那些善于知识更新、高度紧张的利用知识并且时间观念强烈、富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才能居于强者的地位。知识社会容不下懒惰者。这是知识社会又一个重要特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知识社会的一步步逼近,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思想与心理上的准备,了解知识社会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第一,知识使传统的政治统治弱化,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将受到威胁。美国未来社会学家比尔·乔伊说,他对纳米技术的独立趋势感到害怕。知识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制造一定的麻烦。科学和技术导致现代社会关系日益公开和越来越没有把握。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为了提高效率总要输入微机。尽管为此而设置了密码,但往往被黑客攻击而被人破解。实际上我们今天已经处在一个庞大统治机构(国家、军队等)时代的尾声。人们对其代表人物的行为方式的怀疑也越来越大。在知识社会即使有的领导人想搞个人崇拜也难。领导人的行为方式的调整、政府的规划与预测变得更为困难,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加脆弱。有远见的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必须调整思路,制定适应知识社会的有效秩序或规则。

上一篇:试论高校教师劳动价值的实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