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观的嬗变——论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分析(2)
2016-05-28 01:08
导读: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逻辑实证主义都假定,科学事实是关于外在真实世界的事实,它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藉逻辑和数学知识的中介才能实现,不依赖或反映社
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逻辑实证主义都假定,科学事实是关于外在真实世界的事实,它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藉逻辑和数学知识的中介才能实现,不依赖或反映社会现实。新老实证主义者共享的科学观包括:
(1)科学主义(scientism)。不论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问题,其研究方法是同一的。在现代文化中,知识的意义是由科学来界定的,自然科学已为所有科学提供了方法标准,在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之间是没有必然判别的。
(2)自然主义(naturalism)。所有的科学都研究外在于自身的对象,这些对象可化约为可观察的原子单位,运用模像理论、对应理论和比配理论进行分析。
(3)经验主义(empiricism)。科学的基础是观察,实证知识建立在能够观察和确证的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实验揭示客观存在的一般规律,再根据规律提出假说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4)价值无涉(valuefreedom)。科学不对其论题进行价值判断,主张价值不能从事实中获得。只有事实是可以检验的,价值则不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可以独立于道德反省或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实现,真理是关于客观实在的说明性陈述,是可以检验的。科学知识不同于所有其他人类知识,可以检验证实,是普遍逼真的。
(5)工具性的知识(instrumentalknowledge)。实证科学是确定知识,因而也是有用的,可以准确预测和操纵社会的运行。实证主义者追求技术上有用的知识,并相信它们可以运用于不同的形式的社会改革。圣西门和孔德主张“实证科学”与“实证
政治”。此后的实证主义者虽仍然将科学视为技术上有用的知识,但越来越倾向于淡化科学之公开的政治意义。到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实证政治就被抛弃了,科学成了纯粹的非政治的知识。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