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陈序经的文化批判与 “全盘西化”历史渊源(2)

2016-06-05 01:04
导读:当时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重要情绪和观点,就是对中国社会政治道德持批判的态度,尤其是对国民性、民族性的严厉批判和否定,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深入

当时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重要情绪和观点,就是对中国社会政治道德持批判的态度,尤其是对国民性、民族性的严厉批判和否定,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深入地揭露口早在19世纪下半叶,龚自珍、郑观应、王韬等人已经对中国社会的政治道德提出了批判,以后许多人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揭露批判,并力图挖掘中国文化的病根。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相当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多持批判态度,纷纷撰文指出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由中国文化塑造而成,衰落的中国便是这畸型文化和病态人格的结果。不但是西方人和日本人认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是劣等落后的,便是中国人也认为中国是落后的,中国人是麻木愚昧的,并把这罪魁定在中国文化的根源上。“五四”运动更是以打倒孔家店相号召,把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推向反面,列为打倒的主要目标。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失去信心,也是相当罕见的。失去信心的结果自然是要变革,要革命,革去旧文化,还要把那些被认为优良的文化引进来,置换中国文化,只是一点点地变化还不行,还要全盘西化。这样彻底的文化革命的决心,在过去几十年是难以想像的。

“全盘西化”论在20世纪30年代明确提出来,并成为一种引起争论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盘西化的争论中,陈序经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西化提倡达到了一个高峰,自然掀起了一场大争论。

陈序经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上,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清理和总结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关于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各种观点,并逐一给予评价和批判。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对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历程的总结梳理。其中尤其对文化折衷的七种观点进行分析和批评,对西方文化在中国全面存在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对中国必须引进西方文化,以西方文化替代中国文化的意义作了说明。

陈序经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1913年十岁时即随父亲到新加坡侨居,并在当地接受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1919年回到中国,次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1922年考人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次年转入复旦大学,读社会科学,1925年于复旦大学毕业,同年到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1926年取得硕士学位,1928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选题为《现代主权论》。1928年秋到1929年他回到中国,在岭南大学短期工作,1929年夏携夫人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政治学社会学;1930年至1931年到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学院学习,掌握英、德、法及拉丁语,1931年下半年回国,曾先后在岭南大学、南开大学和西南联大任教,开设过社会学、文化学等课程。

陈序经的生活学习经历使他有机会大量地接触西方社会文化,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征。早在1925年到美国留学前,他与卢观伟、陈受颐就已经感受到全盘西化的必要。1930年代,他正式提出全盘西化,这是他多年思考研究的结果。1931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即在《社会学刊》(1931年4月)发表了《东西文化观》一文。他运用西方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理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评判双方的优劣,提出了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主张。

[1][2][3][4]下一页

上一篇:从权利政治观探讨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