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民国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文化的自(2)

2016-07-19 01:16
导读:二、女性形象与现实批判 民国时期的中国处处充满着磨难,弱肉强食、巧取豪夺遍布人间,将女性悲剧命运的“苦情戏”从个人情爱和家庭离乱中提升到

二、女性形象与现实批判

民国时期的中国处处充满着磨难,弱肉强食、巧取豪夺遍布人间,将女性悲剧命运的“苦情戏”从个人情爱和家庭离乱中提升到社会批判、现实控诉的历史、时代高度,从而呼应着“左翼”电影的创作实践和要求,这无疑承载着民国时期反帝反封建、争取民主和自由的中国社会的首要任务,也为“启发民智、唤醒大众”的电影文化人提供了犀利的武器,成为他们的自觉反应。

[1][2]下一页

上一篇:关于教育学研究者的多元意识——教育学研究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