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6-07-31 01:03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我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高等学校的基建工
摘 要:我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高等学校的基建工程和教学仪器设备等物资采购逐步纳入了政府采购的范围,而传统采购模式下物权管理混乱、资金使用率和采购透明度不高、采购预算盲目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由于政府采购在高校推行的时间较短、缺乏经验,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结合高校当前采购工作的特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配套的资金管理模式,做好年度预算编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政府采购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采购队伍;管理机制
一、我国高等学校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对政府采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在国外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却是个新事物。从1986年试点和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虽然各级政府领导、财政部门非常重视,但个别高校受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影响,对政府采购的宣传不到位,使得院系等基层部门对政府采购不关心、不支持或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政府采购是“集中腐败”、“走形式”,认为只有用财政资金购买,才需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第二,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差。由于高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采购的设备物资技术含量高、品种多。因此,高校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的物资,就必须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制定准确而详尽的采购预算,并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这对于高校来说操作难度相当大,因为要确定当年的收人才能以收定支、安排采购计划,而收入来源则取决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政策的变化情况,以及企事业单位投资、捐资等能否及时到位。
第三,政府采购工作周期长、灵活性差。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高等学校在实行政府采购招投标时,学校首先向财政部门提出采购项目计划申请,财政部门批准采购项目预算后,交政府采购中心具体实施,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为3—8个月)。而高校采购时效性强、品种多,如此长的采购周期显然不利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要求。此外,学校由于教学科研的突发事件和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测的原因,急需购置未列入计划的物资,政府采购招投标方式就无法满足。是采取部分放权、自主采购与政府采购相结合,还是开设一条“绿色通道”等问题,应当亟待解决。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四,政府采购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各高校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进程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尽量通过招标方式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必要的监督机制,采购活动受长官意志影响和行政干扰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不能得以保障,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健康运行。
第五,政府采购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政府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专业化水平要求极高的工作,高校在成立采购机构时,受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采购人员组成一般都是内部调整,对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考虑过少。
二、完善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对策分析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单位采购人员素质
高等院校在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政府采购的活动,从而使更多的部门主动参与政府采购。同时,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基层使用单位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学习,使政府采购制度尽快走上轨道。
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即制定政府采购执行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思想水平和专业技能,逐步做到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持证上岗,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同时,注重吸纳政治素质高,具有招投标专业知识,准确了解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熟悉掌握经济合同及法律相关知识的各类专业人员加入到高校采购队伍中。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