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应建构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1)
2016-08-14 01:15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出版社应建构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题】出版社 【正 文】 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首要
【摘 要 题】出版社 【正 文】
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经济效益。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利润空间的不断被压缩,为了提高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很多企业不得不削减各项开支,加强各项预决算和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工作,寻求支出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配置。出版企业作为一个文化企业,同样具有商业特性和经济利益的追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效的成本管理是提高出版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一、出版社应建构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 中国出版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完全市场化,图书文化市场被审批制度下的国有出版企业所垄断;出版运行机制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出版社竞争实力的增强。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相对淡薄,成本管理还只停留在成本核算的初级阶段,即将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排版费、印刷费、编校费及管理费等各项费用按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简单的汇总,即使有的出版社逐步认识到成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成本管理也才刚刚起步,同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成本管理注重出版后的汇总,忽视出版前的控制和设计;注重具体图书成本的核算,忽视整体性、全程性、系统性的规划和预测;成本管理还只集中在财务及生产部门,缺乏全员成本管理的观念等等。
其实,针对成本管理模式的误区,国外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就逐步兴起许多全新的
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这其中就以西方的作业成本法和日本的目标成本法为主要代表。前者的主要特点是溯本求源,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出发,分析成本产生的所有原因,从生产制造过程的产品生产成本向产品销售过程的产品价值实现成本拓宽,并形成了相关成本决策法;后者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成本先于产品设计,目标成本是产品全生产过程成本确定及未来市场目标确定的基础。这两种成本管理模式的思路虽然正好相反,但对国内企业特别是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的出版企业很有借鉴作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随着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出版行业内部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外一些出版企业的逐步介入,迫使出版企业的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控制制度, 实施以争取和保持企业竞争力为中心的有效的成本管理。 二、什么是有效的出版企业成本管理 1.有效的成本管理贯穿出版流程的全过程
从选题策划、组稿到请作者撰稿,请专家审稿,从责任编辑的初审到出版社的复审和终审,从排版、印刷到图书的宣传、销售以及维护和修订,出版流程的每一步都会对图书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敏锐而富有创意的选题策划、高效而独特的编排、先进而精美的印刷、实际而细致的工价成本的核算、顺畅而成熟的销售渠道以及规范、守信的出版合同等等,都会直接降低成本,给出版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相反,则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益。譬如,令出版业感到困惑的销售回款的萎缩、销售码洋增长的缓慢甚至下降,究其主要原因则是经营成本中建立和维护多元、分散和无序的销售渠道的成本过大,而较少根据图书和读者群的特点建立特殊的销售渠道,并对市场进行细分。
2.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出版管理的根本
发展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管理是发展的依据和保障,而其中有效的成本管理则是根本。出版企业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旧的管理模式必然受到现代管理体制的挑战和冲击,为保证出版经营的不偏离市场目标,必须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而内部管理的根本是建立以有效的成本管理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出版资源进行调整和重新配置,最终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益。
有效的成本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1.变革出版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培养成本管理意识;2.建立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3.根据科学的成本结构,确定经营策略,保持较高的赢利水平和竞争实力。建立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体系是重点。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