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析(1)(2)
2016-09-04 01:10
导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与“主导”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与“主导”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对教学中教学双方的地位、作用、关系的高度概括,是素质教育课堂框架的基本结构。在“主体”与“主导”这一组事物中,“主导”是事物的主要方面,决定这课堂教学走向及成败。“主导”正确、有力,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主导”失误、无力,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依然是实际上的“客体”。那么,教师的主导怎样才算正确、有力?一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明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二要掌握基本的
教育学、
心理学原理及教学方法论,明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渠道在于组织教学与启发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环节的排、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随机调控。这是主导作用的外在功能,而主导功能的内在功能则是启发思维。离开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法的训练,不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任何“主导”都将是形式主义的,也不是真正良性的教学“互动”。语文教学要创新,关键是教师创新,语文教师的创新突出表现在教学的个性上,而真正特色、有水平有经验的个性,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个性。要创造这种个性,真正形成教学互动机制。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突出
就业导向的中职
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