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德育 管理对策
论文摘要:分析了当前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现状。指出学校德育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纬度来进行管理。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断“触网”。
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学习知识提供了新的课堂,为青少年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为青少年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拓展了新的空间,等等。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份。这种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网络化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触网”后的道德问题以及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引起各界关注。
一、网络时靴青少年的道德现状
1.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
网络既是信息的宝库,又是信息的垃圾场。而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成长的高峰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其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对一些不良信息辨识力差,很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网络内容所吸引。
网络自身具有的平等性和互动性,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去接受和传播信息,最重要的是网络本身又具有隐蔽性。青少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隐蔽性的“保护”下,通常会浏览一些如黄色、暴力的内容,这样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就逐渐减弱,任由自己去追求刺激和感官的满足,而全然忘记道德和法律。
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网络社会中的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替代,在“人—机—人”这样一个极其封闭的环境里,很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疏远和冷漠。一些青少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上网,整日沉迷于网络,与他人直接接触、沟通、交流的机会就会减少。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淡化,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失去或弱化,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致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产生缄默孤僻、冷漠、紧张和不合群的行为。尤其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由于人们是以“符号”身份、在“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交往,感受不到对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反应,往往会做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出的粗暴、无礼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青少年民族意识弱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道德之邦。我国西周H:期就提出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儒家道德劫范体系的核心是“仁”,汉代以后,“三纲五常”成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革命先行者刊 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观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把“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作为公民的最高道德准则。2001年9月,党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却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公民道德和行为规范。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数据中心统计:国际互联风上传输的信息有90%以上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中85%来自美国,他们以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低毁、侵蚀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网络的传播也使道德价值趋于多元化,诸多的西方道德价值观的人侵,给青少年学生的道德选择带来了困惑,加上这种选择的自由性,使学校德育容易失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进行文化侵略和渗透,冲击着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轻易地摒弃本民族文化而崇拜西方文化,从而引发自身的文化危机。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米特曾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等于是拒绝现代化,中国只要不拒绝,我们就有武器。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西化”企图昭然若揭。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很容易被裹着西方腐朽观念的“糖衣炮弹”所击中。La〕许多的青少年盲目崇拜西方国家,认为国外的月亮都是圆的。可见,网络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和价值观念,弱化着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把中国的传统道德,传统文化都抛之脑后,丧失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