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对策————(2)
2017-01-02 01:19
导读:在98年以前,MRP-II/ERP的厂商还是屈指可数,98年以后国内就有三四十家之多,真给人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这从一个方面说明MRP-II
在98年以前,MRP-II/ERP的厂商还是屈指可数,98年以后国内就有三四十家之多,真给人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这从一个方面说明MRP-II/ERP在国内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说明我国的MRP-II/ERP厂商目前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在国外,MRP-II/ERP软件厂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有现在五六家较好的厂商,而国内一下就有几十家之多;同时从MRP-II/ERP厂商的收入情况也可以看出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的差距。在国内的31家厂商中,ERP产品销售和实施服务收入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厂商主要有:用友、利玛、开思、浪潮国强这四家;而在国外11家的厂商中,其ERP产品销售和实施服务收入超过500万美元的有SAP,Oracle、J.D.Edwards、四班、SSA这五家,其中SAP收入已过1000万美元。收入超过200万美元的有:Scala、Symix和Baan。
在市场份额上,国内的MRP-II/ERP厂商更是不能和国外的MRP-II/ERP厂商相比。在我国ERP市场主力厂商的市场份额如图所示:
厂名SAPQADORACLEJDEFOURTHSHITCABAANSYMIXSSA
份额(.76.820.77.57.23.23.01.65.8
与国外ERP厂商相比,国内ERP厂商有以下弱势:1、实施经验不足。国外ERP厂商有几十年的实施经验,国内的ERP厂商只有几年的实施经验,而ERP既是一项计算机工程,但它更是一项复杂管理工程革新。2、国内ERP厂商的机构不齐全:缺乏ERP设计实施的管理咨询机构。该机构对内参与ERP的设计,对外参与对客户实施ERP进行咨询,为厂商替企业实施ERP提供准确的实施重点和实施难点咨询报告。而在现实ERP厂商设计ERP软件时,只是有计算机设计人员参与,而企业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参与。3、众多国内ERP厂商在进行ERP软件开发时,只是手工作坊式的或者说是黑客式。4、缺乏软件开发所需要的软件开发制度和开发体系。从而导致软件的稳定性不好。5、ERP厂商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帮助企业实施管理变革,而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计算机项目。当然帮助企业实施管理变革并不是一相情愿的事,如果企业只是需要现代管理模式的计算机翻版,这就要ERP厂商的实施经验和技巧。这也是众多企业在实施ERP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国内ERP厂商与国外ERP厂商相比有具有一定的优势:1、国内ERP厂商在技术上和国外的ERP厂商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如目前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ERP正在和电子商务紧密联系起来;为了适应企业动态的管理模式,各个软件厂商正在积极开发动态企业建模技术DEM(DynamicEnterpriseModule),以实现业务管理和软件系统的分离。这些技术可以说国内外厂商在同一起跑线上。2、国内ERP厂商在语言上与国内用户具有一致性。企业竞争环境国内ERP厂商理解的更为深刻。3、国内ERP软件在价格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国外的ERP软件往往很贵,只有一些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才有能力承受;而国内的ERP软件则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对中国的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能够承受的。这也是国内ERP厂商的希望之所在。
从国内销售和服务收入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用友、利玛、开思、浪潮国强厂商可以看到中国MRP-II/ERP的希望。利玛和开思是从传统的制造业软件走向ERP管理软件。用友和浪潮国强是从财务软件开始ERP管理软件。利玛和开思拥用其在MRP-II市场的经验而在ERP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用友凭其在财务软件方面的品牌而ERP市场上站住脚跟还取得较好的成绩,浪潮国强取得成绩的原因则值得国内ERP厂商研究。浪潮国强在财务软件市场并没有金蝶强,但凭浪潮国强与Symix的合作,在软件开发和软件实施上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有效的缩短浪潮国强与其他ERP厂商的距离,虽然浪潮国强进入ERP市场还不到两年时间,但已经在ERP市场上取得很好的业绩。
三、ERP的应用现状
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第一套MRP-II软件以来,MRP-II/ERP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已经经历了20年的风雨历程。从开始的探索学步到以后的渐有成效阶段以及现在的成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700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这种先进的管理软件。在众多的ERP厂商的推广下和众多企业积极实践和应用,ERP在企业的应用效果究竟如何?据统计,在所有的ERP系统应用中,存在三种情况: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占10%--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占或实现部分集成的有30%--40%;而失败的却占50%,并且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数为外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