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形成机制问题探索
2017-02-10 01:04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我国资本市场形成机制问题探索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资本市场形成机制是一个多要素联结的系统,制度基础是前提
[摘要] 资本市场形成机制是一个多要素联结的系统,制度基础是前提,决定形成机制的架构;组织结构是核心,决定形成机制的内涵;调控方式是航标,决定形成机制的方向;资本机制是要件,决定形成机制的模式。四要素有机组合、相互制约及其交互过程,即是我国资本市场形成机制的功能形态,这种功能形态绝不能主观预设,更不能机械模仿,必须是创造性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资本形成机制 资本市场形成机制
一、制度基础问题
1.法律制度问题。法律制度问题,指资本市场运行过程的法律体系、执法体系和法制制度环境建设等问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构架已初步确立,正在逐步拓展、细化和完善之中,如反垄断法已经制定并实施,证券法已作调整,银行法还需完善,金融服务法尚需制订,配套法规急需健全。执法体系还不健全,执法环节比较薄弱,特别是严格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还需长期强化,对监督监管者执法更显重要。法制制度环境还不完善,从而决定了资本市场的系列制度性缺陷,障碍了资本市场形成机制的建立。应遵循集中统一性法律制度——自律性法律制度——混合性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路,加大司法监督制度和一线监管法制制度建设,约束政府部门的监管权限,强化依法监管的责任性、有限性、公正性、效率性。
2.运行制度问题。运行制度问题,包括制度构架、运作规制、制度效率等问题。制度构架是指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这个体制模式成熟与否取决于其自身的完善程度,而不取决于是否符合国外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及标准。运作规制是资本市场制度规范的总和,蕴含市场游戏规则的一切主要方面,而目前缺失的或是游戏规则不完善或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成为资本市场紊乱的根源之一。制度效率包括资本的配置效率、投融资效率、机制效率、社会效率等。资本市场的运行制度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属性、机理和发展趋势,成为评价资本市场效果的基本标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缺失就是运行制度不规范和制度效率不高,制度管理重叠,协调成本增大,缺乏平稳性、协调性、灵活性,亟需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制度文化问题。无论从生成还是发展视角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均缺乏较深层次的制度文化及氛围,由此导致种种逐利行为、欺诈行为、背弃行为、侵权行为,成为障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症,制度文化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越来越显得必要和紧迫。正如专家指出的,我国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在于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差距。资本文化中的股权文化及实质,是拿了别人的钱要给回报,债权文化的核心,是借了钱必须还本付息。但很多情况则相反。如此根深蒂固的与资本文化相悖的观念,必须予以有效约制及引导,加速构建资本文化及行为方式,以有效支撑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
显然,在我国制度基础建设问题是一个正在生成中的动态结构,如执法及法制环境建设还较为滞后;市场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监管体系固化和监管机制重叠;资本文化缺失,诚信意识淡薄,投机行为严重;缺乏有技术、懂规则、善管理、国际化的高层次资本市场人才等。急需推进规范的依法运营制度、主体资质认证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违法违规惩处制度、风险提示制度和系统征信制度建设。
二、组织结构问题
1.市场供求主体问题。供求主体是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的主要参与者,即投资人和发行人。其执业能力、行为操守、操作规则、诚信水准、运营效率如何,直接决定我国资本市场组织结构规范确立的程度、水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供求主体中的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发行人的数量仍然较少,其执业规范、经营质量和诚信意识亟待提高。境外战略投资者(QfII)具有系统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技巧,正在快速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供求主体结构明显改善,但需要设定合理的游戏规则,依法规范其投资行为。而供求主体中的国内投资者是一个弱势群体,其素质有待提高,合法权益需要保护。因此,对前两者应明示严格的依法运作规制,对后者应实施有效的依法保护制度。确立平等竞争机制,谋求市场供求主体间的公平竞争与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市场服务主体问题。服务主体是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形成中的新兴主体。诚信是资本市场服务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系统服务层次、水平,将成为判断资本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服务主体的依法建立与完善,依法运营与服务,是我国资本市场组织结构系统形成的要件。这方面遇到的问题更困难更复杂,如虚假信息、关联交易、暗箱操作、欺诈合谋等现象,需要重点治理,强化监管,运用多种组合拳重力约制、打击。然而,仅有一时重拳约制和打击还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以法律调整为基础的市场服务主体从业资质、行为约束、风险评估、事故问责、民事或刑事责任追究等机制链,需要法制、体制、文化等深层次的持续建设。
3.市场组织主体问题。组织主体既是资本市场运营的组织者,为参与者提供交易服务,推动市场健康发展,又是资本市场秩序的管理者,承担维护市场秩序的监管职能,促进市场规范发展。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资格核准、发行监管、交易监管、风险监管、资金监管、违规监管、退出监管等职能,应由市场组织机构承担,更符合市场化的特定要求。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行业规制、道德规范、诚信教育、执业操守、业务考核、竞争提示等职能,应由市场自律机构担当,更符合规范化的相应要求。市场组织主体问题是资本市场组织结构的核心,其功能日益凸显,但目前两个方面市场组织主体的职能定位及权责并不明晰,而且时常被政府监管部门的无限监管权所替代,难于发挥应有的功能,辅助监管和被动监管的特征十分明显。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明晰市场监管定位,把微观监管权交给市场组织主体,走市场化混合监管和协调监管之路。
市场供求主体、服务主体、组织主体(含监管主体)构成我国资本市场组织结构的要素主体。组织结构整合问题,即是要素主体的相互联系、制约、统一问题,是发展和规范同步进行的过程,可形成技术分工基础上的有机联结、传导的调节机制,构成资本市场形成机制的基因。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供求主体数量单一,规模较小,缺乏长期的可持续性,需要结构性的调整与创新;市场服务主体理念及服务资信不高,缺乏系统的依法规范性,需要观念性的改革与创新;市场组织主体权责模糊,功能弱化,缺乏能动的积极创造性,需要体制性的重组与创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调控方式问题
1.适时适度调控问题。一是运用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包括监测支付结算系统、宏观审慎分析、紧急流动性援助、危机协调管理等工具,适时适度调控,稳定资本市场。二是运用审慎管制与审慎监管等手段,提高监管标准,保证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建立审慎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微观审慎分析与宏观审慎分析相互协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分业监管体制,建立各监管机构间的制度性协调机制,确立信息共享与稳定协调机制和危机协调管理机制。
2.风险防范机制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主体职业操守的教育,提高其执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完善市场监管的配套体系,实现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关注、控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再次,要加强区域或国际间市场监管的交流与合作,疏通监管体制瓶颈,激励监管创新,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的相互传递、渗透和扩大。最后,要加强打击各种金融欺诈活动,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对各类交易活动依法全程审查、监督,做到交易记录完整,审核规范,细节翔实,安全保存,及时防范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