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城市化、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

2017-05-23 01:22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城市化、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城市化、人均教育投资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从纵向
  

  摘 要:城市化、人均教育投资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从纵向看越来越显著,从横向看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及经济水平,结合地区差异,宜采取不同的政策。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均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各区域的投资规模和结构不同。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差距;人均教育投资;区域差异

  Abstracts:From vertical point,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and per capita education investment on decreasing urban-rural gap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however,from horizontal point,the effect is different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s. As a result,the different policies should be used according to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at different periods and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level on urban-rural gap,the influence of per capita education investment on urban-rural gap results from different national investment scale and structure at different areas.

  Key Words:urbanization;urban-rural gap;per capita education investment;regional difference
  
  一、前言
  
  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引起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国内外学者发表了大量有关和著作,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等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角度,对中国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探讨,成果极为丰富。
  与收入差距相关的研究包括若干个方面,因而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框架。主要的研究领域有:收入分配问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以三类地区划分或以省、县划分的地区差距问题等。研究方法上也从定性为主的价值讨论,逐渐深入到以大规模调查和使用国家统计局有关调查的大样本数据为依据进行的定量研究。比较著名的研究项目,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收入分配课题组,迄今已经进行了三期抽样调查,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世界银行也进行了一系列包括大规模数据分析内容的贫困研究项目。联合国国际发展经济学研究院和美国国家研究局都出版了与中国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相关的大量著作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研究者对各种造成不平等因素进行分解,尝试从构成收入差距指标的不同成分中寻找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重要因素。例如,有的研究分解了反映地区差距的泰尔指数,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中国改革以来出现的地区城乡差距扩大做出了主要的贡献(林毅夫等,1998)[1]。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来看,这种现象反映了一种俱乐部趋同(蔡昉、都阳,2000) [2]。古斯塔夫森和李实等人(Gustafsson and Li,2001;李实和岳希明,2004) [3]的经验研究,也支持了这种判断。
  对城乡差距影响因素的分析,魏尚进等用中国100个左右的城市数据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数据显示经济对外开放是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章奇等利用各省1978—1998年的数据,对中国各省的银行信贷和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控制其他因素后,以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信贷水平所衡量的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4]。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什么影响?陆铭认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负双向作用。一方面,只要存在着城乡期望收入的差距,就会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将减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量,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城市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往往是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了城市居民,那么,城市化进程就可能在不改变所有居民的收入的情况下扩大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陆铭、陈钊对1987—200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对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都是拉开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5] 中国大学排名
  总的来说,近年来的研究更多着眼于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并没有被充分地加以研究,而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区域间差异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
  
  二、数据采集、处理和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采集和变量选取
  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得性,选取的时间序列比较短,仅选取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包括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收入差异系数、城市化水平、人均教育投资。其中城乡收入差异系数用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两个收入指标之比来度量,城市化水平则用当年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代表,教育投资则用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及其他教育经费在内的经费代替。以上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在变量选取方面,本文选取城乡收入差异系数(JNXS)为因变量,而城市化率(SCHL)、人均教育投资(RJJYTZ)作为自变量。
  (二)模型的建立
  本文为探析城市化水平及人均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水平,并比较三大区域该影响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率、人均教育投资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JNXSit =αi +γt +β1SCHL+β2RJJYTZ+εit
  其中变量下标i表示不同省市自治区,下标t表示不同年份;αi是随机变量,表示对于不同的省份有i个不同的截距项,且其变化与城市化率和人均教育投资有关系;γt是随机变量,表示对于t个截面(时点)有t个不同的截距项,且其变化与城市化率和人均教育投资有关系;εit为残差项。上式中参数β1 、β2最为重要,若β1、β2为负,就说明随着城市化率的增加促进了城乡差距的下降,人均教育投资的增加也促进了城乡差距的下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模型估计和实证结果
  
  首先对面板数据做序列协整关系检验。考虑到单位根、协整检验在时间趋势显著时的功效降低,本文中应用时间序列的去势技术(OLS去势)剔除各个序列存在的确定性趋势。对去势后的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关系检验。经检验,城市化率、人均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差异系数存在协整关系。
  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各省及三大区域之间来比较分析城市化率和人均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异系数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分别见表1、表2。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达到80%左右,表明方程的解释能力较强。D-W值大多数在2左右,表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另外,F统计量均通过检验,说明模型可靠性比较强。
  分析表1可看出,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大部分城市化水平的上升都能起到降低城乡差距的作用,尤其像东部的北京、天津、广东、黑龙江和中部河南、安徽以及西部云南、西藏、新疆等省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对降低城乡差距起了极大作用;而东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和中部江西、湖北以及西部内蒙古、重庆、陕西等省市,则似乎存在过度城市化现象,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没有起到降低城乡差距的作用,反而使其扩大。笔者认为这些省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往往是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了城市居民,那么,城市化进程就可能在不改变所有居民的收入的情况下扩大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
  
  除少数几个省、市、自治区外,大部分省市区的人均教育投资的增加均能降低城乡差距。而有些省市的教育投资增加,却没有起到降低城乡差距的作用,是因为其大量人才向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国外流动,使这一作用大大降低,甚至扩大了城乡差距。

  所建模型的回归结果(表2)表明:城市化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使东部城乡差距降低3.144805个百分点、中部降低0.003504个百分点、西部降低0.002481个百分点;人均教育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可以使东部城乡差距降低0.056133个单位、中部降低0.028024个单位、西部降低0.002516个单位。显然,东、中、西三大区域城市化率和人均教育投资在影响城乡差距的效果上存在差异,东部区域城市化率、人均教育投资的效应最为显著,中部次之,西部影响最小。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差距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产生原因
  目前城市化研究理论中,一般根据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将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分为三个阶段,而各阶段城市化的作用是有差别的(表3)。而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东、中、西部存在较大差异,三大区域城市化水平处在不同阶段,这可进一步解释以上现象。当然,城市化阶段不同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方面,除此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诸如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都有影响,在此对这些因素不一一分析。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区域差异的进一步强化。
  
  (二)人均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产生原因
  1.国家在各区域投资规模的不同。国家对各区域的不同投资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差距。以2004年教育投资为例,在东部地区的投入占总量的49.55%,在中部地区的投入占总量的19.39%,西部地区的投入仅占总量的31.07%。无论在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上教育投资区域间都存在着相当大差距。各区域教育投资规模的不同,对各区域的教育投资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影响教育投资降低城乡差距的效应。
  2.国家在各区域投资结构的不同。以2004年为例,东部地区高等学校、中学、小学的教育经费比为1.06∶1.09∶1,在校人数比为0.062∶0.604∶1,其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为17.09∶1.81∶1;中部地区高等学校、中学、小学的教育经费比为1.59∶1.21∶1,在校人数比为0.052∶0.59∶1,其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为30.58∶2.05∶1;西部地区高等学校、中学、小学的教育经费比为1.84∶0.88∶1,在校人数比为0.05∶0.555∶1,其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为36.8∶1.59∶1。《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中指出,高等、中等、初等三级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世界平均水平为3.0∶2.7∶1,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2.8∶2.7∶1。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五、结论
  
  本文运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利用2000—2004年全国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城市化、人均教育投资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从纵向看,城市化、教育投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从横向看,城市化、教育投资作用在不同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针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及经济水平,结合地区差异,宜采取不同的政策。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1998(6).
  [2]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的战略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
  [3] 古斯塔夫森,李实.中国变得更加不均等吗?[J].经济研究,2001(8).
  [4] 章奇.中国的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5).
  [5]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8-66.
  [6] 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1999(2).
  [7] 李玲.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分析[J].财经研究,2004,(8).
  [8] 张松松.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特点及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9] 黄祖辉,等.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浙江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10] 王宝海,王翠琴.我国人均收入指标的辨析[J].统计与咨询,2005,(4).
  [11] 陈光.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政府政策选择[J].管理研究,2004(5).
  [12] 王培刚,周长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J].管理世界,2005(11).
  [13] 刘文勇.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J].农业经济问题,2004(3).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4] 李民江.城乡差距的现状、根源及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4(3).
  [15] 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中国社会科学[J],2003(5)
  [16] 陆根尧,朱省娥.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
  [17] 孙彩虹.区域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5):42-43.
  [1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EB].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5.
  [19] Meng Xi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4,50 (3):357-379.
  [20] Wan Guanghua,Zhangyue Zhou.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J]. United Nations WIDER Research Paper,2004(51).
  [21] Wan Guanghua,Ming Lu,Zhao Chen.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J].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WIDER Discussion Papers,2004(10).
  [22] Yao Shujie,Zongyi Zhang,Lucia Hanmer. Growing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2):145-163.
    上一篇:“隐形冠军企业”研究:战略逻辑、经营模式与 下一篇:基于户外休闲产业的统筹城乡发展武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