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文章以2007年美国召回中国产玩具事件为例,结合国际环境和事实进行分析,透视出隐藏在中美两国经济纠纷背后的政治化倾向,对今后处理国际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中美贸易摩擦只是表象,其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构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格局的过程中,与日益强大的中国之间的矛盾。因而,必须认清复杂的国际环境,吸取经验和教训,坚决反对和抵制国际经济的政治化,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关键词:经济政治化;玩具召回;中美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各种贸易摩擦频频发生,中国毒食品、毒轮胎、毒玩具的传闻盛极一时。相伴而来的是更多的贸易设限和双边会谈,给中国贸易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在所难免。但为何只要涉及到中国产品就倍受关注?以中国玩具召回事件为例,为何错在美方企业,受指责与牵累的却是整个中国和中国制造?一桩平常的贸易纠纷却呈现出了非常态的发展。这究竟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是某些政治集团不遗余力推动的结果?其中复杂的政治斗争值得深思。
一、玩具召回事件始末
2007年8月2日,美泰公司宣布召回旗下96.7万件原产地为中国的玩具,并指出该批玩具表漆的含铅量可能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平。迫于美国舆论的压力,美泰公司披露了中国供应商名字——佛山利达公司。随后,该公司上下游供应链、检验链上的疏忽被海外媒体一一曝光和放大,遂被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求整改,其产品也被暂停出口。11日,利达公司副董事长张树鸿自杀身亡。短短一周,这家拥有十多年良好生产记录的玩具制造企业轰然倒塌。
事件继续升级。8月14日,美泰公司宣布了其史上最大的一次产品召回,涉及约1820万件中国产玩具,理由是这些玩具含有可能会被儿童误吞的磁铁或者可能含有铅涂料。召回引起了各界的空前关注。中国玩具生产企业及相关质检部门迅速反应,随即加强了对所产玩具或零部件的检查,并出台新的质量安全细则,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大学排名
期间,中美贸易焦点再次集中到了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上。美国等西方国家某些媒体和对中国产品大加批判,中国制造被整体“妖魔化”,销往全球的中国产食品、玩具、药品等引起了大面积恐慌。美国部分商店甚至打出“本店不销中国产品”的牌子以示“清白”,美国家庭也被告知谨慎购买中国玩具和食品。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频频召回和调查中国产品的狂潮。8月9日,美国以缺乏某种安全装置为由,回收25.5万个中国制造的轮胎。14日,美国FDA大范围回收中国产疑似含有二甘醇的牙膏。17日,阿根廷政府宣布启动一系列包括轮胎、服装、玩具、自行车等在内的进口设限措施,并明确表示这类措施将主要针对中国产品。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对此事发表声明,称中方反对将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经贸问题扩大化并实施贸易保护。
9月21日,美泰公司公开澄清被召回的绝大多数玩具是由于产品本身设计上的失误,而非中国制造商的问题。尽管真相已揭开,但对中国产品的指责已然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二、贸易摩擦背后的政治化倾向
玩具召回事件的始末呈现出了非理性的发展。美企产品自愿召回演化成中国制造信誉危机,再升级到“中国经济威胁论”蔓延,贸易摩擦只是托辞,蓄意诋毁和破坏中国经贸形象是手段,谋求其政治利益才是肇事者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对召回事件的“特别关照”基于产地而非产品
事实上,产品召回在世界市场并不罕见。美国近20年来仅玩具召回就高达550次。2007年7月,美国就有30起产品召回事件。8月初美国福特公司召回360万辆问题汽车,至少两人因汽车电路起火而丧生。24日美新大华公司召回2.2万台日产吹落叶机,其废弃机体可能造成油箱起火。这些召回美国媒体只是一笔带过,美国政府也将其当作一般经济事故低调处理,他国民众更是鲜有人知。而中国玩具召回事件一出,美国各大媒体与政客反应强烈,措辞严厉,回应态度于前者大相径庭。汽车和落叶吹扫机起火对消费者的伤害不会比不上玩具磁铁松动。对他们,召回产品有无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made in China”。回顾美国近几年来关注度较高的产品召回事件,涉及到中国制造的无一不被炒得沸沸扬扬。美国媒体与政客对中国玩具召回事件的“特殊待遇”,已经超出了产品本身。一场场针对中国的舆论施压和公然诋毁,旨在破坏中国制造的声誉,编造中国产品输出给全球带来的安全隐患,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对中国经济和产品威胁的声讨淹没了真相本身
事件发生以来,美国舆论将矛头直指中国制造,夸大报道,以偏概全。从产品质量来看,且不说美泰公司召回的1820万件玩具大多由设计失误所致,就其比例来说召回玩具也仅占2006年中国220亿件出口玩具的千分之一。美国忽略中国出口产品的巨大基数,而单单强调问题产品的绝对数,显然不公平。实际上,正如各国际质检机构调查结果,中国的出口商品绝大多数是安全的。就拿同期被翻出来炒作的中国“毒食品”问题来说,2004~2006年间中国对美国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别为99%、99%和99.2%,食品安全状况并不比其他国家差,甚至还略胜一筹。但美国仍以查处的极少数不合格食品为由对进口中国食品大家限制。从管理结构来说,中国出口产品有一半以上来自合资企业。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外商合资方也难辞其咎。可一旦出现问题,负面报道往往是针对中国厂家。虽然美泰公司事后公开向中国制造商道歉,并表示“负全面责任”。但美国少数政客和媒体反对此感到很不自在,不去关注美泰公司的设计监管问题,却诬蔑美泰公司此举是在同中国“拉关系”。将值得称赞的公开道歉升级到企业与他国间的政治经济交易,司马昭之心,可见一斑。
(三)贸易摩擦中的战线一致体现了共同的政治目标
此次事件波及甚广,除中美外,其他国家也纷纷卷入。英法等国部分媒体推波助澜地借事件炒作,加速了中国产品负面消息的扩散。阿根廷等国借此机会对中国进口产品进行调查或设限。“有心”人并不真正关心玩具召回事件真相及解决办法,他们的尖刻的批评针对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中国。部分发达国家的政治集团是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是支援其政治伙伴,而部分加入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表现在加剧国家间矛盾的升级,借此抢占中国产品撤出后的国际市场空缺。总之,一旦中国产品出现问题,他们对中国的政治敌意便掩盖在全球经济安全的大旗下,你刚唱罢我登台,妄图以此来影响民意和美国等政府的对华态度,最后达到干扰和损害中国对外关系,阻挠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