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甘肃省河西走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

2017-08-15 02:41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甘肃省河西走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模式创新 对策 河西走廊   
  

  关键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模式创新 对策 河西走廊

  摘要: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与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农业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欠发达的河西走廊来说,农技服务在推动农技成果转化中显得尤为重要。运用SWOT分析理论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由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机构或实体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构成的系统。SWOT[1]分析理论是西方国家应用的一种战略选择方法,其中“S”代表Strengths指自身的优势;“W”代表Weakness指自身的缺陷;“O”代表Opportunities指面临的外部机遇;“T”代表Threats指面临的挑战或威胁。在此分析工具中[2]S、W是内部因素可控,O、T是外部因素。本文旨在探索河西走廊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进一步提升本区的农业科技水平,切实解决“两会”关注的民生问题。

  1 甘肃河西走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体系分析

  1.1 河西走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自身优势S分析

  (1)地理优势。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 000 km,海拔一般1 100~1 500 m,大部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洪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扇形地中下部,地面物质较细,大多为黄土状物质,便于引用河水灌溉,形成绿洲农业区。走廊内部已完成或正在完成中的黑河、疏勒河、石羊河三大内陆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建设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相衔接,是促进河西走廊农业跨越式发展与实现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

  (2)星火产业带建设构建了科技服务平台。《甘肃省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出台后,重点实施“六个工程”、发展“十四个产业”、构建“一个体系”和“两个平台”,简称“61412”计划[3]。经过几年的发展,河西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整体框架初步形成,建立了各种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同时组织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政府直接主导提升到农民自发组织合作社再到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在供需双方之间的有效转化。

  (3)农业科技成果累累。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科技计划的支撑及省科技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业科技取得了重大进展。据统计,近年来甘肃农业科技获得了飞速发展,每年取得各类农业科技成果200项左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70%左右[4]。同时,河西走廊以杂交玉米制种为主、瓜菜、花卉制种为辅,制种面积已达10多万hm2 [5],已建成成套种子生产加工线30多条,年加工能力达5亿kg,是全国最大的制种基地之一。

  (4)优秀的农技服务人才是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目前河西地区现有科研推广机构90多个,技术人员3 000多人[5]。有30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长期在河西开展农业科技。同时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的新途径。武威市是我省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地区之一,在不到1 a的时间里,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结构,已选派3批420多名科技人员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实施科技项目142项。科技特派员通过与农民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把科学技术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使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恩惠,为“兴农、富民”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1.2 河西走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劣势W分析

  (1)土地产业工人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低素质人口群主要集中在农村,传统耕作观念和种植习惯根深蒂固,市场化观念淡薄,大部分农民对现代科学技术和耕作方式吸收转化能力差,造成农村科技推广进展缓慢,再加上对成果的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农民又害怕担风险而安于现状,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农业科产力水平的提高。

  (2)机构设置不准确、职能定位不明确。目前农技机构均在县、乡镇设立站所,每站所设若干名农技员,负责本乡镇的农技推广,而在农村种养结构趋向复杂化、技术和品种更新周期缩短、生产规模大小不等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农民对农业新技术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也满足不了技术人员对农技推广的方法和思路创新。农技推广部门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职能虽说其他部门无法替代,但随意将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撤合并的情况时有发生。调查表明,当前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服务于农业科技推广的时间较短、承担行政的任务较多,效率、效能明显降低。

    上一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特点与长效机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