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于区域经济角度的电信业发展研究
2017-08-18 02:06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刍议基于区域经济角度的电信业发展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电信业 区域经济 发展 摘要:
关键词:电信业 区域经济 发展
摘要:强调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电信业进行研究,并对区域经济理论中电信业研究的脉络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在当前和今后我国加强这方面研究的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技蓬勃兴起,信息化浪潮不断涌动,世界电信产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电信业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时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我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也引发了人们对电信业的关注和研究。
1 区域:电信业发展的立足点
从目前的情况看,对电信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上进行:一是技术的角度,二是经济的角度。如果撇开技术的角度而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电信业的话,当前的研究又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从宏观层面研究电信业的本质属性和一般意义上的规律性;二是从部门层面上的研究成果斐然。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立足于区域,产业的整体性是由普遍布于各个区域的内容构成的。中国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异军突起得益于各区域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各区域电信业的普遍发展,很难想象中国电信业能有现在的发展成就,因此,探讨中国电信业的发展问题也应该从区域的角度着手。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经济活动的区域化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土面积的广大必然造成资源赋存条件、经济发展基础、历史沿革轨迹、人文背景以及政策操作等方面各区域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由此产生根植于本区域各种经济因素基础之上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存在,本身就说明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共性,区域之间经济活动的差异性。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各区域各种经济活动差异性的综合表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七五”以来,从我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一方面各区域电信业的发展显著,另一方面各区域电信业的发展不平衡,而这些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其差异有密切的联系。从区域的角度看,区域电信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区域电信业的发展,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也必然会反映到区域电信业之间的差异上来;反过来,区域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使其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日趋增强,区域电信业之间的差异也必然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容进而促使差异的形成和强化。因此,从区域角度对电信业进行研究,至少会更加有利于以下的:
(1)全面了解各区域电信业发展的异同,掌握其规律性,为指导区域电信业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2)充分认识电信业在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指导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3)正确把握区域电信业之间以及区域电信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区域电信业之间、区域经济之间、区域电信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2 区域经济理论中电信业研究的痕迹
尽管在区域经济理论中并没有显著的对电信业的研究,但这并不妨碍区域经济理论为我们从区域角度对电信业进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一,区域经济理论中所涉及的产业研究已反映出各区域产业发展的一般性;其二,通过对区域经济理论的透视,已经显现出电信业发展的区域痕迹。
2.1 产业区位理论与电信业区位因子定位
产业区位理论是研究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的理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首开了产业区位研究的先河。他在1826年撰写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阐述了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性,认为各个具体的农业生产类型应具有各自适宜的区位。此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空前发展使基础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区位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2]一书,创立了工业生产的区位理论,认为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费、劳动费和聚集力,其中运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继韦伯之后,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Tord Palander)认为产业活动的位置应该以生产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最小为依据[3]。美国经济学家胡佛(Hoover EM)则分析了产品中转对产业区位的影响,并对制造业生产地域界线的划分进行了详细研究[4]。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Losch)在1940年出版的《区位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工业活动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求最大利润地点的观点[5]。美国经济学家艾萨德(Isard)也详细讨论了运输量、运费率、劳动力等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提出了竞争布局的模式。另外,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Ohlin)和美国学者弗农(RVenon)还分别对贸易区位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区位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