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物品特性与产权效率的决定范文

2017-08-24 01:29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物品特性与产权效率的决定范文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界定清晰的产权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高效率的产权。从物品属性
     摘要:界定清晰的产权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高效率的产权。从物品属性的视角提供一个决定产权效率的逻辑框架,全面分析产权效率的运作空间。研究认为:物品的可分性与有价性程度决定了该物品产权主体所承担的成本及可能获得的收益,不同属性的物品对产权效率的激励结构不同。如此,选择与物品特性相适的产权是产权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物品特性;可分性;有价性;产权效率
  
  如果产权改革能够解决资源有效供给问题,如果只要产权关系明晰化,交易各方就会力求降低交易费用,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夏若江,2000),为什么不同物品的有效产权方式还存在着那么大的差异呢?也许除了要清晰界定产权之外,还有一个界定给谁的问题,也就是说除了产权不清之外,还有其他影响产权效率的因素。我们认为,物品特性是影响产权效率的关键。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曾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Hart 等(1997)的理论研究说明,产品特性决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当产品的质量比较容易监督时,通过市场来组织生产就比较有效,私有产权有充分的激励降低生产成本。但当产品的质量非常难以监督时,如果通过市场组织生产,私人部门的生产者就可能会牺牲质量而降低成本,而由公共产权来提供这些产品就会更有效。本文将系统回答以下问题:产权效率的实质是什么?物品特性带来了哪些产权成本与产权收益?如何在下一步的产权结构设计中避免或尽量减轻产权成本?
  
  一、物品特性和产权效率的激励结构
  
  (一)物品特性
  物品特性作为以人为主体去感受的物品的属性,是介于物体客观存在状态与人的经济活动之间的,从本质上看,它同样可以反映物质实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其内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物理特性。物理特性即物品作为客观物质实体的特性。如对于一块普通的红砖,当人们从物理特性来理解时,可以说它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火性能强,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平滑,还可以说它硬度高,耐急剧温度变化等。
 
  2.经济特性。经济特性指物品满足人们需要的特性。当人们从经济属性来理解时,物品特性有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特性。即物品在生产、消费、交易等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特性。(1)生产特性。生产特性就是生产该物品的设备资产专用性程度、生产的集中性或可控性程度、不确定性等。(2)交易特性。按照Willamson(1985)的理解,决定交易特性的有三个要素:资产的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发生的频率。(3)消费特性。一方面是指消费需求结构、资源的消费量、使用时期长短(易耗程度)、考核(识别)难度、消费者特性等组成的消费特性,直接决定了产出品的市场容量的特征;另一方面是物品的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程度的特征。按照物品是否具有这两个特征,可以将物品分为五种典型的类型:纯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可拥挤物品与拥挤的俱乐部物品(罗必良,2003)。
  第二,基本的经济特性。由于物品可能具有多种效用,物品不同的有价值的属性在消费、生产、交易等方面表现的特性也应该是不同的。但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而产权则是指可以行使的物品有价值属性的排他性权利。所以,物品的基本经济特性应该是由资源稀缺性、效用及获取资源的成本决定,主要包括有价性与可分性两种特性:(1)价值属性。即物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特性。有价性可以分为市场有价性与社会有价性,一种物品可能有多种价值属性。界定公共物品时,习惯于用可竞争性程度来衡量物品是否适用公共产权,事实上,当物品可竞争性弱的时候,其社会的有价性可能很强,如清新的空气给居民带来的效用。(2)可分性。即由技术、制度及物理化学成分决定的物品的可分离程度。一个可分离性的任务就是每个行为都能够脱离其他行为的任何技术 知识的情况而执行,或者对每一个行为的观测都是独立完成(施里特,2005)。公共产品在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这里的可分性既带有消费的可分割的含义,又带有技术上的可分离程度的内容。如图1所示。
    上一篇: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比较与融合 下一篇:创意产业区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效应”到